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確保脫貧“不摻水” 各地準備怎麼幹?

2017年03月13日 08:08:5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確保脫貧“不摻水”,各地準備怎麼幹?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最嚴格的評估考核,嚴肅查處假脫貧、“被脫貧”、數字脫貧,確保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這一要求引起代表委員熱議。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地準備怎麼幹?

  “新華視點”記者採訪發現,超過20個省份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當地年內具體脫貧人口數量任務。多地今年將加大對扶貧工作的審計力度,嚴肅查處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等問題。

  各地明確今年脫貧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去年全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超過1000億元;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

  記者梳理髮現,至少有24個省份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當地年內具體脫貧人口數量任務。其中河南、雲南、湖南、湖北、廣西、貴州、四川等7個省份,明確今年脫貧人口達到或超過100萬。

  明確今年脫貧任務為128萬人的湖北省,提出大力整合扶貧資源,堅持先難後易,切實把脫貧攻堅的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廣西提出今年確保110萬貧困人口脫貧,堅持實行督查、通報、協調三項制度,落實脫貧摘帽退出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切實抓好扶貧開發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評估工作。貴州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貧困人口居全國首位。今年貴州明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易地搬遷扶貧75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寨3500個。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表示,隨著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階段,越往後脫貧難度越大。在考核是否脫貧時,除了要看收入的數字指標外,更要看其收入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各地脫貧有何標準?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確定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退出的標準和程式。

  意見提出,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該戶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村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可退出;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經層層審核後退出。

  記者採訪發現,四川、廣西、雲南、河南等地均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四川省在貧困戶脫貧標準“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細化為“一超六有”,增加了“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廣播電視”;貧困村退出標準為“一低五有”,貧困發生率低於3%,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路;貧困縣退出標準為“一低三有”,即貧困發生率低於3%,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脫貧標準更為細化。以貧困戶脫貧為例,廣西要求按照“八有一超”標準執行。“八有”指有收入來源、有住房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義務教育保障、有路通村屯、有飲用水、有電用、有電視看;“一超”指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在住房保障一項,細化成了每人平均住房面積13平方米(含)以上(包括廳堂、廚房、衛生間等生活附屬房屋面積)等三個方面。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同心縣羅家河灣村村醫馬玉花説,現在貧困戶的脫貧標準和退出機制很清晰,但最終還需要貧困戶認同,因為他們的切身體會最直接。

  嚴格考核評估制度

  代表委員和專家認為,應從加強審計、強化第三方評估考核等方面加強脫貧品質監管,建立完善的脫貧退出機制,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要嚴防層層加碼脫離實際、為應付檢查編造數據、建檔立卡不嚴造成資訊不準等情況發生。

  河南省近期啟動扶貧審計工作,嚴肅查處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違法違規、損失浪費、風險隱患等問題,不容脫貧數字“注水”。山東省審計廳今年加大對扶貧工作的審計力度,嚴肅查處虛假脫貧、數字脫貧以及貪污浪費、優親厚友等問題。四川省將扶貧審計列為2017年四川審計工作的首位任務。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7日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説,為了保證減貧成效真實可信、經得起歷史檢驗,我國實行了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進行了充分設計。

  一是國家有關部門的考核。通過國家統計局、國務院扶貧辦的有關數據來考核,這個數據通過統計和調查,通過扶貧資訊系統得來。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説,中央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視體現在方方面面,從頂層設計上明確通過考核來確保真扶貧真脫貧,能有效防止漏洞。

  二是省際之間開展交叉考核。劉永富説,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的中西部22省份互相交叉考核,每個省份組織幾十名幹部,這個省份到那個省份去,那個省份到這個省份來,抽籤來決定。去考核它的識別是不是準確,幫扶是不是精準,退出是不是精準,有什麼先進的經驗,有什麼突出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三是第三方評估考核。劉永富説,委託科研機構進行第三方評估,帶著照相機、錄音機等設備,到地方去進村入戶進行調研,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認為,第三方評估體系的完善和嚴格執行,對促進脫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記者陳尚營、劉碩、烏夢達、李勁峰)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