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對“高收入研究生偷單車”不必大驚小怪

2017年02月22日 09:04:03  來源:齊魯網
字號:    

  近日,一則消息引起很大關注,研究生學歷、月入過萬的關某,卻因一時貪念將路邊的ofo小黃車佔為己有,不僅重新噴漆還裝上了兒童座椅。一車行老闆和顧客發現後報警,關某被治安拘留14天。

  如果不是月收入萬元的人偷單車,或前面再加一個“研究生”頭銜,這條消息基本上不會受到如此關注,因為共用單車自投放到城市街頭,各種不道德乃至犯罪行為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要是收入過萬的研究生也去偷車,就有些令人感到不解了。收入過萬,這意味著他屬於較高收入群體;研究生學歷,證明他受教育時間長、層次高,這樣的人偷單車實在令人咋舌。

  然而,人們往往存在一個誤解,即收入越高甚至學歷越高,那這類人的道德修養乃至人文素養就高。其實,人的道德修養,並非總是與收入和學歷成正比,高學歷並不等於高修養。

  排除這位收入高的研究生患有精神疾病,那麼,他收入過萬還去偷單車的原因,就是他修養太差。不少人認為,一個人從小到大,受教育越多,修養就應該越高,這倒是事實,但也未必是全部。在中小學階段乃至大學階段,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道德修養的教育和實踐,但到了研究生階段,基本上就只剩專業上的用功了,沒有多少道德上的要求,個人的行為基本上靠自律,加上社會上各種負面影響,而學歷高道德修養就高,也就顯得不那麼靈驗了。

  人文素養,其核心就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其追求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推崇理性和人性,看重人的想像性和生活的多樣化,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是它的鮮明標誌。它以人的價值、人的感受、人的尊嚴為萬物的尺度,以人來對抗神靈,對抗任何試圖淩架於人的教義、理論、觀念、事業及預期中的目標,對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聖。

  龍應臺曾説:“納粹頭子很多會彈鋼琴、有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政治人物難道不是很有人文素養嗎?”其實,她談論的是人文素養的基礎性問題。具有一定知識,並不一定具有了追求正義的充分必要條件。如果你的思想是反社會、反人類的,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卻還是走向人類正義和道德的反面。

  高收入的研究生偷單車這件事,可以理解為:知識是外在於你的東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脫離了對“人”的關懷,只能有人文知識,不一定有人文素養。”文化知識的獲得一般只要通過勤奮的努力就可能做到,但人文素養的提升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歷史上,有知識的孫中山、魯迅等我們敬佩,但同樣“有知識”的汪精衛、陳公博等我們卻都鄙視,這與研究生偷單車其實是一個道理。

  有知識的人有時作惡更危險、更可怕,如果不注重道德修養、人文素養,滑向道德的深淵,人人都有可能。高收入研究生偷單車,這看似不可思議,卻也不必大驚小怪;誰無視自己的道德品質,誰就有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罪人。如果少了道德修養而私欲一旦膨脹變成壞人,是早晚的事兒。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