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習總書記提及赤子之心 包含對全黨的哪些期待

2017年02月21日 13:20:1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典出《孟子離婁下》,原文為:“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原指統治者,後來借指品德高尚的人或偉人;赤子,是初生的嬰兒。孟子認為,品德高尚、具有人生境界的人,就是還保持著如嬰孩般心靈的人。

  “赤子”一詞出現很早,最初比喻民眾或百姓。《尚書康誥》就有“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的句子,按照唐代孔穎達的解釋,孩子出生時為赤色,故言“赤子”。“康乂”,指百姓安樂、政治太平,《康誥》把廣大臣民比喻為赤子,是説為政者要盡心竭力,就像父母保護剛出生的孩子那樣用心,把臣民的事情做好,把政治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充分理解人性與人的價值,正是基於父母對子女的天然情感、對子女無私的愛,所以在過去的政治傳統中,人們一貫要求為政者要做“民之父母”。《資治通鑒》裏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唐貞觀年間,為禦邊之需,唐太宗每天命數百人演習武藝。他親自坐鎮觀看,並常常以弓矢兵刃獎賞其中的優異者。由於演武者距離太近,群臣進諫曰:“于律,以兵刃至禦在所者絞。今使卑碎之人張弓挾矢于軒陛之側,陛下親在其間,萬一有狂夫竊發,出於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唐太宗卻説:“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他視天下百姓如子民,與他們推心置腹,果然“由是人思自勵,數年之間,悉為精銳”。

  “赤子”也用來形容人心地善良、純潔,也用來比喻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充滿熱愛與忠誠的人。作為國家的管理者,為政者要保持“赤子之心”。《孟子》所説的“赤子之心”就是嬰兒之心,心無雜念,真誠真實,純潔無瑕。後人對孟子的話多有闡發。例如南宋學者朱熹認為:“大人事事理會得,只是無許多巧偽曲折,便是赤子之心。”北宋學者呂大臨則説:“喜怒哀樂之未發,則赤子之心。”因為“當其未發,此心至虛,無所偏倚,故謂之中”,故“以此心應萬物之變,無往而非中矣”。宋代文學家陳普甚至專門寫了名為《孟子赤子之心》的詩加以闡釋:“真淳未鑿本諸天,飲食啼號所性然。情慾不生無外誘,聖人之質自渾全。”在他心目中,赤誠純真、一塵不染、善良淳樸、潔白無瑕的心靈,才是一顆真正的赤子之心。

  人生之初,本來純真而純粹,所以《禮記樂記》説:“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慢慢被外物所化,即在外部世界的影響下産生了好惡之心。這種“好”或者“惡”如果不加以節制,就會“滅天理而窮人欲”。為此,人要加強素養,保持一顆赤誠純真的心靈,避免“人化于物”。所以《老子》説“能嬰兒乎”,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具有較高修養的表現。所以《老子》又説“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認為道德修養深厚的人,就像嬰孩一樣柔韌醇厚,只有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才能回歸至純至誠的嬰兒狀態。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大學》也説“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憑藉一顆至誠之心做人做事,雖不能達到最好的境界,也不至於會有多大的差距。這都可以説與孟子“不失赤子之心”異曲同工。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體黨員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要摒除雜念,保持對人民的赤誠之心、純善之心,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楊朝明,作者係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