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中國共産黨與民主、自由、人權

2017年02月21日 09:57:11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西方社會喊得最響、指責中國最多的三個問題:民主、自由、人權,中國共産黨也能切實地促進、維護和保障——

  共産黨最有資格談民主。連當年司徒雷登在離開中國時也承認,“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産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它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

  在當今世界因“宗教發熱”、“文明衝突”而困惑的時候,中國卻是風景這邊獨好。這是當今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每天都在發生著的又一奇跡。

  當前,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世界1/5的人口開闢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正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回顧歷史,可以列舉很多,95年已有確證。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展望未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舉旗定向,佈局謀篇,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行了一系列邏輯嚴密的重大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共産黨正帶領中國人民邁向新征程,創造新奇跡。

  那麼,西方社會喊得最響、指責中國最多的三個問題:民主、自由、人權,中國共産黨也能切實地促進、維護和保障嗎?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促進民主

  中國共産黨95年的歷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推進民主建設的歷史過程;95年的腳步,踏響的是中國民主進步的節拍。

  革命時代無數共産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所為者何?就是為了爭得民主,或曰讓人民當家作主。

  共産黨最有資格談民主。連當年司徒雷登在離開中國時也承認,“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産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它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

  共産黨取得全國政權,強調的首先是民主。我們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週期率”?毛澤東説,就得靠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共産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依然強調民主。鄧小平説,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

  我們的民主“更高”,是因為:我們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們不僅重視選舉民主,建立和完善有關投票、選舉制度,擴大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創造了協商民主,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協商民主的固定平臺——各級人民政協組織,各黨派、階層、界別、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內外華人代表,按照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要求,通過政協組織參與政治協商。選舉民主加協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創新。

  我們的民主“更切實”,是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不僅是民主的問題,更是按什麼樣的道路和方式實現民主的問題。俄羅斯和東歐國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過激進的改革,效倣西方。經過諸多曲折之後,那裏的政治人物和民眾都意識到,儘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導致社會的不滿和動亂,而政權也會處於低度合法性。那種導致社會動亂的“民主”最終害的是老百姓。前車之鑒,不可不察。中國共産黨堅持把持續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完備的法治建設與積極穩妥有序的民主建設緊密結合,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會基礎。2014年,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客觀事實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隨著中國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

  我們的民主“更高更切實”,還因為:民主建設與時俱進。當前,我國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黨必須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對黨員隊伍和黨的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推進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包括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應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維護自由

  《共産黨宣言》中説,取代資産階級的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資本論》中説,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將為未來的社會奠定現實的基礎,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把每一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發展作為根本原則的高級社會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旗幟鮮明地包含著、追求著、高舉著“自由”。

  舉個典型例子。旗幟鮮明地規定自己的黨員不得信仰宗教的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維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共産黨不信神,在指導思想上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包括無神論),與一切唯心論(包括有神論)相對立。但不信神的共産黨,為什麼能把信教群眾團結起來,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與廣大不信教群眾凝聚在一起,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

  這是因為:共産黨真誠、全面、正確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講真誠,能説清真誠的理由讓別人也讓自己信服,能拿出真誠的措施促別人也促自己落實。

  其一,這是黨的基本觀點所決定的。既然堅信物質第一、客觀第一、存在第一,就必然堅信客觀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由其內在規律所決定的,任何違反其內在規律的外部干預,任何對複雜問題的簡單處理,都是不能奏效的。所謂客觀,除了自己的思想,其他都是客觀,宗教的存在也是客觀。宗教作為人類精神生活中的一種普遍、長期存在的現象,有其發生和發展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將長期存在,其消亡可能比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我們既然是唯物主義者,就要承認、尊重這一客觀存在和客觀事實,立足長遠、著眼當前,按規律去做宗教工作。

  其二,這是黨的根本宗旨所要求的。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就是為了多數人,團結多數人,依靠多數人。黨的一切努力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人民群眾對自己信仰的自由選擇權利。人民群眾(包括信教的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其實踐活動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一致性,就在於正確看待、對待信教群眾,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千方百計把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為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奮鬥。

  其三,這是引導宗教在我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所必需的。既然宗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長期存在,既然信教者為數甚眾且都是我們必須爭取、必須依靠的基本群眾,當然就要引導宗教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是釋放消極作用。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就能夠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其四,這也是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相一致的。中國沒有出現過政教合一的全國性政權,也沒有發生過歐洲歷史上那種宗教戰爭。中國又是一個講求“和合”文化的國家,主張“以和為貴”,對各種文化相容並包,包括看重若干宗教經典、教義,宗教道德、藝術中所積累著的人類生命繁衍的文化資訊,所滲透著的歷史積澱的體驗和哲理,所孕育著的民族優秀文化因素,所鐫刻著的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符合信教群眾的要求,也為佔人口大多數的不信教群眾所接受。

  我國信教群眾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團結和睦,宗教正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在當今世界因“宗教發熱”、“文明衝突”而困惑的時候,中國卻是風景這邊獨好。這是當今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每天都在發生著的又一奇跡。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保障人權

  人所以為“人”就應享有人權。人所以為“本”就要保障人權。以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所宣稱的“自由、財産、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為起點,世界上有三條各具特點的人權實現途徑:一,形成于美國和法國大革命時期,激勵個人意識高揚,鼓吹個性解放,重在保護公民自由免遭政府專橫之害;二,形成于俄國革命、蘇維埃政權時期,政府積極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三,形成于第三世界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富強時期,外爭國權,內保人權。雖側重不同,但反映一個邏輯: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馬克思語)

  共産黨保障人權,不僅因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在於能自覺按照歷史邏輯,立足中國國情,在爭取民族解放和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選擇正確的人權實現途徑。

  共産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已推進了一場推翻三座大山壓迫、爭取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人權運動。新中國成立後,人口多、底子薄、外部壓力大,首當其衝是保障生存權、發展權等集體人權,但不等於可以忽視公民個人權利,更不應誤把人權當作資産階級的專利而加以否定。痛定思痛,教訓深刻。那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共産黨是如何保障人權的?

  其一,在重申黨的宗旨、明確執政理念中保障人權。經過撥亂反正,黨強調實現人民的意志、願望和利益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共産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援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從黨的十五大開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確立為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

  其二,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保障人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中國的法律體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公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等人權作了具體規定,從法律和制度上切實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真實普遍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其三,在促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中保障人權。傳統的人權保障要麼拘泥于公民權利本位,要麼強調政府管理至上,而我們要求超越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按照歷史邏輯,立足中國國情,建立一條全新的、平衡的人權實現途徑:既尊重人權普遍性原則,又從基本國情出發,切實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保障人權的首要位置,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以自由為本、秩序為用,通過維護公共秩序來保障公民自由;以人為本,力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解放。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的人權事業在不斷進步。

  (作者為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