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臺灣金融業迎新一輪大陸商機

時間:2013-01-21 15:55   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1月21日消息 (記者 朱園園) 二十年前,臺商大舉遷移大陸,原本要跟著實業走的臺灣金融業,卻受限于當局的“鎖島”政策,眼巴巴望著臺商在大陸逐水草飛奔,自己卻動彈不得,痛失良機。

  不過,臺灣金融業者的遺憾,現在可以彌補。當前,隨著人民幣邁向國際化,臺灣金融業迎來了新一輪大陸商機。2012年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更是為臺灣金融機構發展人民幣業務掃除一大障礙。

  兩岸貨幣清算臺商受益大

  大陸游客到臺灣旅遊,將手中的人民幣換成新台幣,離臺時再換回人民幣,或直接在臺灣刷信用卡,這些現在已經非常方便。但對於企業而言,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前兩岸並沒有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大筆的匯兌業務要通過香港或紐約進行。2012年8月31日,《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為兩岸經貿交流注入更強大的動力。

  貨幣清算最大的受益者是兩岸企業。對於臺商來説,他們將得到更實在的實惠,節省一大筆匯兌手續費、匯兌時間,並且避免多一層匯兌帶來的匯率風險。央行有關人士表示,未來兩岸企業若能以新台幣和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可為企業節省2-3%的交易成本。

  此後,兩岸企業貿易往來的資金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和新台幣結算。以2011年兩岸進出口金額1693億美元計算,可幫企業省下約500至1500億元(新台幣,下同),使廠商資金調度更加靈活,匯兌風險也相對降低。

  之前,臺企從臺灣進口貨物,通常是用美元,而美元現在貶值。現在臺企從臺灣進口貨物時,可直接以人民幣報價,降低了風險和成本。

  此外,兩岸貨幣直接清算,還為臺灣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創造了必要條件,為臺灣金融業創造出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人民幣理財島內新熱點

  人民幣定存利率一年期大約3%,比新台幣同期定存利率高出二倍,存款回報高。而且人民幣匯率一直處在上升通道,相較于台幣,炒匯空間大,不少臺灣民眾看好人民幣的存款利差、升值潛力,紛紛赴大陸開立人民幣存款賬戶,或投資人民幣基金。但此前,臺灣民眾如果想將這些大陸投資資金獲利了結,就都會遇到兩岸資金進出極不便利的問題。而這,就成了擋在臺灣民眾進行人民幣理財的一堵高墻。

  如今,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中國人民銀行臺北分行被選定為臺灣人民幣的清算行,島內民眾期盼人民幣理財的夢想即將成真。臺灣“金管會”透露,臺灣地區的外匯指定銀行將全面開辦人民幣業務,屆時民眾可以在銀行、郵局存貸人民幣,每天上限2萬元。

  島內調查顯示,目前已持有人民幣賬戶者皆有人民幣存款,這些人中26%持有人民幣計價基金,18%買人民幣保險,17%投資大陸股市。但其中只有30%的民眾所持有的人民幣資産,佔自身總資産的三成以上。而有80%已持有人民幣賬戶且願意在臺灣開戶的民眾,未來有非常強烈意願將資産配置於存款(99%),甚至基金(69%)和股市(61%)中。可見,人民幣理財在臺灣,前景廣闊。

  攻人民幣保單臺壽險機構動起來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後,臺灣人民幣業務“全面開放”。臺灣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表示,請臺灣壽險機構針對發展人民幣計價投資型保單及投資性保單聯結人民幣計價基金指定配套措施,儘快通過發行。

  隨即,臺灣進軍大陸保險業的領頭羊國泰人壽表示,在獲得監管部門開放後,將率先推出人民幣投資型保單,待人民幣資金有更多去化管道後,將進一步推出人民幣傳統型保單。該公司表示,人民幣業務開放,各式人民幣商品如基金、保單都會相繼出現,金融業者摩拳擦掌搶攻商機。

  除國泰人壽之外,臺灣其他各家壽險公司對升值潛力雄厚的人民幣保單,也都興致濃厚。富邦、臺灣人壽皆表示,不久將會發行人民幣保單。

  西進,臺金融機構配合臺商腳步

  2012年12月,大陸國務院印發《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將支援符合條件的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擴大業務領域,為兩岸同胞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這加快了臺灣金融業向大陸進軍的步伐。臺灣富邦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指出,臺灣金融業登陸佈局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配合臺商西進,提供資金需求服務。

  作為臺灣地區最大的金融集團,臺灣“第一金控”于2012年1月5日成立第一租賃成都公司,首次嘗試佈局大陸西部。而這僅僅是“第一金控”佈局大陸西部的第一步。未來,該集團旗下臺灣第一銀行成都分行也將儘速開業,屆時“第一金控”將在成都形成輻射大陸西部地區的“銀行+金融租賃”的雙軸發展格局。

2012年7月截止臺灣金融業對大陸投資情況

  上表顯示了目前在大陸的臺灣銀行分行及相關機構的具體數字。其中,臺資銀行由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主要是2012年實現的,且已有6家銀行分行正式經營臺商人民幣業務,貸款業務迅速增加。到2012年12月底貸款金額超過20多億元。此前臺灣銀行在大陸的辦事處、分行都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隨著臺商向大陸更為廣闊的西部進軍,金融機構也必將跟上步伐,繼續向西邁進。

  西進,金融機構擴大服務對象

  此前,臺灣金融機構以大陸臺商為主要服務對象,具有堅實的客戶基礎。隨著兩岸貿易的發展和臺資企業日益涌入大陸,臺灣金融業在大陸的發展日益拉高。在熟悉了大陸市場及利好政策後,臺灣金融機構在大陸服務對象有望拓展至中小企業。連勝文就曾表示,臺灣銀行未來的前景,應是在於對大陸臺資企業、大陸中小企業的貸放款業務,以及大陸企業與個人的理財業務。

  大陸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融資難的問題成為一條“攔路虎”。而臺灣67家銀行在過去50年的中小企業服務中,授信一直非常有經驗。臺灣金融機構如果能夠順應大陸中小企業成長,提供授信服務,不僅對産業提供幫助,也能開拓出另一片市場。

  臺灣金融機構搶灘大陸租賃市場

  2012年4月,臺灣經濟主管部門投資審議委員會宣佈開放民間融資業及融資性擔保公司赴大陸投資,緊接著,合作金庫、臺新金控、中租集團等逾10家臺灣金融機構開始積極佈局,以租賃作為分行布點充足前的“登陸灘頭堡”,“分食”大陸民間融資大餅。

  臺灣當局過去對企業投資大陸租賃市場僅開放設備租賃等項目,並未開放民間融資。而此次開放,等於完成臺資金融業在大陸租賃業務的最後一塊拼圖。

  作為首家在大陸設點的臺灣租賃上市企業,臺灣裕隆集團旗下的裕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陸已搶先佈局。據悉,裕融早已部署搭配裕隆東風汽車銷售,將與東風合資增設汽車金融公司,加速發展大陸車貸業務,搶食年銷近2000萬輛的大陸車貸市場。而另一家在臺灣車貸領域有長期經營經驗的和潤企業,也將受惠于這波開放政策,儘快“登陸”。

  臺灣金融公司的加入,對於大陸的租賃市場來説也是一件好事。2011年底,大陸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3.7萬億元,較年初2.8萬億元增加近1萬億元,增長幅度為32.9%,成長迅速。由於大陸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仍屬中度增長,中小企業籌資管道普遍受到限制,預期租賃市場仍有相當大的空間。近幾年由於國內中産階級的隊伍逐漸壯大,帶動了大陸中小企業在數量上的猛增。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更加容易受制于資金流轉及資金短缺等問題。然而臺灣經濟一直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面向大陸中小企業的租賃業務,獨特優勢明顯。

  2012年,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等因素,使得臺灣經濟持續低迷,而金融行業在不景氣的環境中,保持低位運作。好在,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最終確定,總算為臺灣金融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在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大陸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臺商繼續西進大陸的進程中,臺灣金融業只要積極參與,適時發力,必然會分到屬於自己的那杯羹。

  專家點評:社科院臺研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磊

  兩岸金融合作正在加速進行。在兩岸金融合作協議簽署之後,不斷取得新進展,兩岸現在四個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尤其是2012年簽署的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使得兩岸金融合作進一步加速。

  臺灣方面希望能夠借助這個勢頭加快推進兩岸金融合作,尤其是推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這是臺灣推動金融服務業市場外延的重要政策,涵蓋外匯、市場、資本、保險四方面內容,業務重點包括開放境外金融業務、境內金融業務、人民幣管理業務,開放大陸網站購買臺灣商品,開放大陸銀聯卡在臺灣刷卡等。這對於兩岸金融業務的開展,對於臺灣金融業者在大陸市場的拓展都有很大幫助。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