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持續 33個城市嚴重污染

時間:2013-01-14 10:35   來源:北京日報

  十面“霾”伏 朱慧卿作

  ▲1月13日,車輛行駛在大霧瀰漫的沈(陽)海(口)高速江蘇蘇通大橋南通段。新華社發

  1月13日,眾多市民行走在成都春熙路上。

  自1月6日以來,四川成都接連遭遇大霧天氣,從1月8日起中心城區空氣品質連續為污染級別,而在全市8個PM2.5監測點中,6個點位所測指數都曾達到嚴重污染的級別。為遏制空氣品質惡化趨勢,成都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將擇機進行人工降雨。 新華社發

  1月9日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相繼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污染天氣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預警,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重度和嚴重污染。1月13日,霧霾繼續在我國大範圍瀰漫,東北、華北、黃淮、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持續有霧,中央氣象臺昨日6時繼續發佈大霧黃色預警,預計霧霾將盤踞中東部地區數日。

  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

  記者從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了解到,自從1月1日我國74個城市按空氣品質新標準開展監測並實時發佈PM2.5等數據以來,我國第一批74個率先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監測城市中,京津冀區域城市的80個國家網監測點位中半數以上出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長三角區域城市的129個國家網監測點位約有三分之一齣現空氣品質連續超標現象。其他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監測點位也有不同程度空氣品質超標。

  監測總站數據顯示,顆粒物(PM2.5和PM10)為本週連續霧霾過程影響空氣品質最顯著的首要污染物,以嚴重影響環境健康和環境能見度的污染物PM2.5為例,上述城市部分點位的小時最大值達到900微克/立方米,超過空氣品質日均值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並超過AQI(環境空氣品質指數)日報嚴重污染等級(500微克/立方米)的約一倍。SO2和NO2等也達到輕度以上污染水準。

  33個城市空氣品質達到嚴重污染

  截至13日零時,在全國74個監測城市中,有33個城市的部分檢測站點檢測數據超過300,即空氣品質達到了嚴重污染。

  近一週內受不間斷霧霾過程困擾的華北、中原和華東部分城市影響最為嚴重,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由於低空近地面的空氣污染物久積不散,主城區點位連續出現空氣品質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包括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徘徊在較高超標濃度水準。

  中央氣象臺12日18時將大霧藍色預警信號上升為大霧黃色預警信號。預計至14日上午,京津地區、河北東部和南部、山東西部和半島地區、河南東部、蘇皖北部、四川盆地、重慶西部、湖北東部、湖南東北部和南部、貴州西部和南部、雲南東南部、廣西北部等地有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霧,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

  污染升級擴散至沿海

  大霧警報從10日開始拉響,到12日各地的警報連連升級。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即時監測數據顯示,1月13日11時左右,天津市17個環境空氣品質監測點的AQI數值均在300以上,所有區域環境空氣品質等級都處於“嚴重污染”狀態,17個監測點空氣的首要污染物均是PM2.5。

  1月13日早上,廣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來賓、南寧、崇左等市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霧,局部地區能見度不足500米。

  11日17時,武漢市位於城區的9個監測點空氣品質指數均在200以上。部分監測點10日的空氣品質指數一度超過300,創下新年來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紀錄。

  1月13日9時,合肥市環保局官網AQI發佈平臺顯示,10個空氣品質監測站點中有5個呈現“嚴重污染”。

  據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監測,至12日18時,珠三角62個空氣品質監測站有49個出現PM2.5超標,佔全部站點的79%。據預計,珠三角主要城市廣州、深圳等地近期仍會出現輕微灰霾。

  河南省則連續發佈了16個大霧預警,9個PM2.5監測點的監測值全部超出國家標準值4倍以上。

  1月13日,杭州所屬10個監測點的AQI除1個為中度污染外,其餘9個都為重度污染。

  與此同時,全國出現了大範圍、極其嚴重的污染過程。從環保部下屬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空氣品質實時發佈平臺可見,10日,污染帶尚未擴展到沿海地區,而12日夜間,沿海的污染顏色也在加重。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