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投資拉動下,GDP增長呈現“西高東低”格局,西部貴州、重慶等排名居前。專家認為,未來西部地區投資增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有可能超越中部地區成為新的增長區域。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産業轉移過程中,要注重産業園區和産業集群建設,不能過於分散。此外,在經濟發展加速同時,債務也出現往西部遞增的狀況,對此要保持警惕。
“西高東低”格局延續
一季度,各地財政收入和GDP增速均呈現“西高東低”的格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這四個東部發達省市在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GDP增速兩項指標中均排名全國倒數後四位。而貴州、江西、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在財政收入取得30%以上增幅的同時,GDP同比增長也均超過11%,貴州更是在兩項指標中都位列第一。
據統計,截至5月1日,除內蒙古、黑龍江和甘肅外,已有28個省市區公佈了2012年一季度GDP數據。在公佈數據的省份中,只有河南、貴州和寧夏三地一季度經濟增速超過去年同期,而這三地都來自中西部地區。在增速排名中,前四位的貴州、天津、重慶和四川,除天津外均位於西部地區,貴州GDP增速高達15%,而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的增速僅為7%、7%、7.1%和7.2%。
在財政收入增速上,多地財政收入雖然保持增收態勢,但增速回落明顯。僅貴州、青海、甘肅、內蒙古4個省份增速上升,其他省份均為增速回落。貴州以52%的增速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江西、甘肅和青海均屬於中西部地區。而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分列倒數後四位,增速均低於10%。
承接産業轉移要集中佈局
一季度GDP“西高東低”差異主要來自於投資增速。發改委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東部地區投資25406億元,同比增長18.9%;中部地區投資11503億元,增長27.1%,增速較1-2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10561億元,增長26.9%。
除投資拉動之外,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的産業轉移也是重要原因。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建議,在産業轉移過程中,東部地區不能將産業轉移進行得太快,産業結構的轉型應有連續性,不能簡單地將“籠子”騰出來再等“鳥”飛進來,而是要轉走一部分,接上一部分,一步步“頂”著走。這樣才不至於在經濟上大起大落。
具體説來,在産業轉移過程中,東部地區産業結構不能太“軟”,不能太過注重虛擬經濟;而對於中西部地區而言,要注重産業園區和産業集群建設,産業轉移中一定要集中佈局,不能過於分散,否則沒有聚集效應,也容易造成環境問題和産業效益下降。
他認為,在現階段,真正能發揮承接産業轉移優勢的是安徽、河南和河北等中部地區。按照目前的産業轉移趨勢,要再經過10年到20年時間,産業才可能大規模向西部轉移。
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未來西部地區投資增速將仍保持高速增長,西部地區增速將有可能進一步上揚,超越中部地區,成為新的增長區域。從2012年西部省份目標來看,西部省份GDP、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目標平均水準分別為12%、25%,貴州省目標最高,GDP增速目標為14%。
在西部經濟嘗試“超車”的背後,債務往西部遞增的問題應引起關注。在審計署公佈的2010年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數據中,西部12個省份政府性債務餘額29250億元,佔當年西部地區GDP的比重約36%,這一比重遠高於中部地區的20%和東部地區的22%。
西部地區由於本地企業活力不足,要實現更高的經濟增長目標,只能更多依靠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勢必將導致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的進一步積累。在經濟增速“西高東低”態勢之下,西部地區將面臨比東部更為嚴峻的債務問題。
分析人士表示,西部地區尤其是縣級一層,由於經濟相對欠發達,且平臺注資中存在大量的辦公樓、地産等項目,且稅收來源較為單一,面臨的風險較大。要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債務累計間的矛盾,西部省份應該在這一輪經濟增長轉机變投資模式,如在基建等投資領域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避免過度使用政府投資平臺。同時,還應增加地方債務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將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更多向中西部省份傾斜。(本報記者 丁冰 王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