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記者走進貴州省興義市鄭魯萬工業園區,車間機器轟鳴運轉,來往車輛川流不息。
10個月時間,一座集煤、電、鋁為一體的生態鋁城已初具雛形。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園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75億元、産業項目投資29.21億元,實現工業總産值8.31億元,目前已有26個項目投産,另有在建項目10個,擬建項目4個。
新型工業化之路勢在必行
黔西南州的工業化已初見成效。
2011年,在黔西南州的工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423億元,同比增長51%;完成工業投資170億元(工業口統計),同比增長4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41.8億元,同比增長20.9%。
實現轉型發展,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勢在必行。
對於新型工業化,黔西南州具備較為有利的條件。境內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發電量超過1000萬千瓦,是紅水河水電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建成的天生橋一級和二級電站等總裝機700多萬千瓦,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電源基地、電力樞紐和通道。全州礦産資源40多種,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有21種,煤炭遠景儲量超過196億噸,是貴州省的重化工、煤化工基地。
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黔西南州的對外交通條件有了根本改善,通車公路里程達到13423公里,基本形成了集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管道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資源轉化和外來資本、技術的進入,創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條件具備,壓力也不小。經濟總量小、每人平均水準低、發展速度慢、貧困人口多的基本州情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周邊地區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如果不能取得歷史性的全新成績,不僅將與前面“標兵”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且隨時有被後面“追兵”超越的危險。
以産業聚集區建設為載體
發展的方向決定發展的速度。
面對不進則退的嚴峻形勢,黔西南州確立把工業作為全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引擎和動力,把産業聚集區建設作為實現增比、進位、突破的重要載體,推動新型工業大發展,明確了“重點抓工業,突破在項目,首要在園區”的發展思路。
2010年11月27日,黔西南州召開工業發展大會,提出“十二五”時期規劃建設工業園區14個,投資總額846億元,涵蓋煤化工、煤炭加工、電力、冶金、農産品加工、建材、制藥、特色食品工業、迴圈經濟等多個行業。
在園區建設方面,黔西南州一方面瞄準中東部産業轉移機遇,有計劃地“築巢引鳳”,一方面讓原有企業“退城入園”,提升工業檔次和競爭力。
黔西南州先後出臺“園區産業佈局規劃方案”、“州關於推動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四幫四促工業園區推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理順工業園區建設體制、機制,成立6個“四幫四促”工業園區建設推動組,州直部門聯合推動園區建設。
從去年起,黔西南州級財政安排1200萬元作為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支援工業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廠房建設、貸款貼息等。各縣市財政也安排一定的建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用於支援所屬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
興仁縣按照第四代園區“土地利用可持續、企業發展可持續、政府服務可持續”理念,著力打造千億元級、出口加工、輕重並舉的綜合工業園區,其因地制宜開創的“工業梯田”建設模式,既加快了建設進度又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節約了成本,成為山區産業園區建設的典範。
安龍縣發揮資源和交通區位優勢,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採取“一區多園”模式,分組團、分批次建設黔西南州(安龍)迴圈經濟工業園區、安龍物流園區、安龍輕工業園區、安龍石材工業園區,總規劃建設面積達28平方公里,其中黔西南州(安龍)迴圈經濟工業園區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安龍經濟開發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共引進實力企業17家,預計總投資40多億元。
借助外力提升發展水準
産業園區迅速成為黔西南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新增長極。去年,該州産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7.3億元,建成標準廠房8萬平方米,完成産業項目投資56.89億元,入園項目249個,投産項目143個,解決2萬人就業。
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助外力提升發展水準,對於經濟規模偏小的黔西南州而言是加速工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去年,黔西南州加快“走出去”步伐,先後6次參加貴州省組織的大型經貿活動,自行組織5次經貿交流活動,到全國各地進行推介。
據統計,黔西南州去年通過政府招商、以商招商、友情招商、辦節招商、仲介招商、網上招商、産業招商、園區招商等形式,實施招商引資項目411個,實際到位資金19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1.6%。
去年以來,黔西南州對行政審批事項和規範性文件進行集中清理,為發展“減負”。該州還提出“一個項目、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服務理念,要求相關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做到“幫上下聯繫、幫規劃選點、幫辦理手續、幫籌備開工、幫排憂解難、幫達産準備、幫後續服務”,為項目的落地、開工和建成投産創造良好條件。(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吳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