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首批大陸出口海運快件在廈首航 可直達臺灣

時間:2012-03-30 10:38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海峽導報3月30日訊(記者 易福進 孫春燕/文 黃少毅/圖 通訊員 劉銘 呂慧瑤) 昨日下午,一批重超九噸的兩岸海運快件,被裝上兩岸直航定期航線客貨滾裝輪“中遠之星”,緩緩離開廈門港並直接航向臺灣。8個小時後,這批快件將直達臺灣臺中。

  據悉,這是繼3月12日首批進境臺灣快件抵達廈門港後,海峽兩岸首批大陸出口海運快件的全國首航。它也標誌著海峽兩岸海運快件(廈門-基隆、廈門-臺中)業務正式邁入進出口雙向運營階段。

  “全國首航後,這將為廈門新增一個兩岸直接往來的‘最便捷通道’。”廈門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同時透露,此次全國“首航”的海運快件,是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申報出口的圖書以及廈門先領進出口有限公司申報出口的油畫。

  來自廈門海關的統計顯示,近年來海峽兩岸快件業務增長迅猛,2011年該關共驗放兩岸往來快件19.9萬件,同比增長76.6%;今年1月至2月該關驗放兩岸往來快件25761件,同比增長37.4%。

  但由於此前兩岸往來快件通過空中“直航”,成本較高,且易受艙位限制,其發展勢頭受到一定的制約。

  “顯然,以海運集裝箱為運輸容器的兩岸海運快件不僅大大增加了快件運載量,也將有效降低運輸成本。”經營管理“中遠之星”號客貨滾裝輪的閩臺輪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福生表示,通過這樣點對點直航模式,兩岸海運快件的成本可較空運低40%。

  與此同時,為最大化發揮兩岸海運快件“準空運”的速度優勢,廈門海關為該業務提供了一系列“量身定做”的通關便利措施,包括實施出境最後裝載、靠港最先卸貨方式,設立專門窗口快速辦理兩岸海運快件通關手續,並安排專人進行船邊監管等,做到貨物實時驗放。

  廈門港是直航臺灣時間最短的大陸港口,“中遠之星”號直航臺中、基隆港分別只需要8小時、12小時,可以充分保障兩岸海運快件的時效要求。

  記者觀察

  期待海運直航能夠天天有

  大陸海運快件全國首航臺灣,這可謂是廈門提出打造“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藍圖後,一個實實在在的利好。

  在啟航儀式上,相關部門一負責人舉例:友達光電有大量的快件,通過空運來往。但走空運不僅成本高,大小、運量還受艙位限制;而走一般貿易渠道,耗時長則不符合時效緊的要求。有沒有一種成本相對較低,雖不能“當天就到”、但次日即可到達的快件渠道?在廈門率先進行的海運快件“直航”,算是一种先行先試。

  在周堅看來,此次全國首航後,受益的遠非廈門以及基隆、臺中業者。他分析道,如果僅是點對點的兩地,這樣的快件量比較有限,但因為廈門是國內知名的快件集散地,對岸的臺中、基隆更有成熟的全球快件網路,“一旦兩方通過有效對接整合,輻射力都將因此大大增強”。

  些許遺憾的是,目前這一客貨滾裝輪,每週只有兩個班次從廈門啟航,這與天天“直航”的空中航線相比,短期內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短板。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