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八港口啟動海上直航 年運費降低上億美金

時間:2008-12-16 09:23   來源:中新社

    12月15日上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國臺辦、交通運輸部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儀式在福州港青州港區舉行。據悉,當日,福建全省沿海首航的有10艘船舶,分別從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開往高雄港、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布袋港。由福州港開出的共有4艘船舶分別為:華航3號、吉祥山號、金海緣號、興華號。據了解,福建省政府、國臺辦、交通運輸部、福州市領導和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福州市直有關部門、口岸聯檢各單位的領導,以及首航船公司、碼頭公司、從事試點直航、兩岸三地彎靠及“小三通”客貨船公司的代表、臺灣船公司及駐榕辦事處代表等共500多人參加了首航儀式。 中新社發 祝敏松 攝

 

  西元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午九時三十八分,隨著兩艘萬噸級貨輪在天津塘沽港口響起汽笛,起錨開航,兩岸同胞期盼幾十年的海上直航自此實現。

  交通運輸部、國務院臺辦和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人民政府分別在天津港、上海港、太倉港、福州港隆重舉行了海峽兩岸海上直航首航儀式。在天津塘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市委書記張高麗,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國臺辦主任王毅、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以及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首航的中海集團“新煙臺”輪和中遠集團“大洋洲”輪共同啟動了按鈕,標誌著兩岸海運進入了全面、雙向、直航的發展階段,兩岸海運事業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在十五日,大陸的天津、上海、太倉、福州、廈門、泉州,臺灣的高雄、基隆,共八個港口開啟海上直航;參加首航的船公司十三家,其中大陸九家公司十五艘船舶、臺灣四家公司五艘船舶。

  臺灣海峽是兩岸和亞太地區海上運輸的交通要道,是西太平洋的重要交通樞紐。今年十一月四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簽署了《海峽兩岸海運協議》,雙方同意相互開放主要對外開放港口作為直航港口,大陸方面開放了天津、上海、寧波、太倉、福州、廈門等六十三個港口作為直航港口,臺灣方面開放了基隆(含臺北)、高雄(含安平)、臺中、花蓮等十三個港口作為直航港口。交通運輸部于十二月十二日發佈了《關於臺灣海峽兩岸間海上直航實施事項的公告》和《臺灣海峽兩岸海上直航船舶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並於十二月十五日實施。

  據了解,兩岸人民往來達到每年五百多萬人次,其中臺灣民眾來大陸四百多萬人次,兩岸年貿易額已超過一千億美元、年運輸量七千多萬噸,兩岸貿易運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通過海運完成。此前,兩岸海上間接通航雖在一定程度上為兩岸經貿往來提供了必要的運輸服務,但是運輸時間長,運輸效率低,物流成本高;隨著兩岸海上直航的實現,兩岸將大大節省物資交流的成本和時間。經初步預算,兩岸海上直航後,每年可減少運輸時間十一萬小時,降低運輸費用一億多美元。兩岸直航將進一步推動兩岸港航界的合作,是兩岸港航獲得發展機遇,為兩岸經濟貿易和人員往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運輸服務。

  正如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所言:兩岸海上直航受惠的不僅僅是海運本身,而且將為兩岸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兩岸共同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今天,兩岸攜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記者 曾嘉)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