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勢將帶來閩臺客貨往來激增

時間:2008-12-15 09:33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福州十二月十四日電 題:兩岸“大三通”勢將帶來閩臺客貨往來激增 助力海峽西岸建設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明天(十二月十五日),兩岸海上直航將全面啟動。在福建沿海,福州、泉州、廈門三海港將有十艘貨輪起程首航,直航臺灣基隆、高雄、臺北、臺中、安平等各港。此後,福建的松下、寧德、肖厝、秀嶼、漳州等五個港口,也將陸續展開對臺海上直航。

  據相關部門透露,從福建出發的首航貨輪將裝載機電産品、土特産品、建築石材等貨物,運往臺灣。其中,從泉州運往臺灣的建築石材七千多噸,是臺灣地區緊缺的貨物。

  兩岸“大三通”後的市場前景,被此間口岸部門、航運客商廣為看好。福州邊檢站負責人認為,實現直航後,臺灣水果、農産品進入大陸將增多,旅客數量也將進一步增多。

  統計數字顯示,在海協會、海基會簽署相關協議的十一月,廈金(廈門-金門)、兩馬(馬尾-馬祖)、泉金(泉州-金門)航線客運量分別同比增長了百分之一百零四點八、百分之一百四十三點九六、百分之八十點六。

  二00一年開通至今,“小三通”客運量的持續遞增,也顯現了兩岸直航後客貨往來的廣闊前景。的確,對於與臺灣距離最近的省份,兩岸“三通”,福建最受惠。這是因為不僅福建對臺直航享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且福建有八個港口、兩個航點開展對臺直航。

  兩岸“大三通”帶來閩臺客貨往來激增,對福建加強口岸建設,改善通關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此,福建已規劃加大投資,構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體系,特別是開始注重與臺灣協作共建臺灣海峽港口群。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福建口岸通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閩臺經貿往來的舉措,包括對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貨物進出口分別實行 “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直通放行”通關模式;對臺灣農産品分別設立專門申報窗口,集中辦理相關手續,提供二十四小時預約施檢服務,即約即派人到場查驗;檢驗檢疫部門優先安排臺資企業進出口産品檢測;邊檢部門對臺灣居民入出境免填登記卡;海事部門開闢運輸臺灣水果等農産品船舶快速查驗通道;對輸臺水産品探索實行海域監測、産品預檢和現場抽樣檢測相結合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等。

  這些進一步服務台資企業和閩臺經貿往來舉措的出臺,在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世界經濟不景氣大背景下,別具一番重大意義。不僅為兩岸“大三通”造勢,營造更為便捷的通關環境,而且有助於支援臺資企業在大陸持續發展,幫助臺資企業共度“經濟寒冬”。

  不難看出,兩岸“大三通”的到來,開闢閩臺經貿交流合作與人員往來更便捷、更直接的通道,勢將進一步促進閩臺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助力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