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為臺灣渡過經濟“寒冬”帶來信心

時間:2008-12-15 09:35   來源:中新網

    漫畫:海峽兩岸直航 中新社發 孫寶欣 攝

 

  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12月15日全面啟動。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將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合作節約相當可觀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並以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臺灣經濟全面發展,有助於渡過金融危機的漫長“寒冬”。

  三通對臺灣經濟的積極影響

  臺灣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與韓國、香港、新加坡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但是進入21世紀後,臺灣經濟發展由盛轉衰,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競爭力上不斷下滑。這一低迷的經濟現象,除了與全球經濟變化和臺灣本身經濟有關,兩岸政策的消極變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有評論認為,兩岸“三通”政策若能夠真正順利實施,對臺灣將有三點積極影響:

  第一,大陸與臺灣能進行直接的經濟貿易交往,不需再輾轉香港,雙方都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就臺灣而言,臺灣每年僅在貨運、空中客運、電信、電匯方面即可省下7.3億美元,而每年臺灣民眾在香港或澳門的轉機可節省許多寶貴時間。其中,海運每年可節約8.2億元新台幣;空運每年節省132億元、旅行時間860萬小時;貨運每年節省8.1億元、運輸時間26萬小時。

  同時,還可以增強臺灣的投資、市場、旅行的競爭力。大陸商人也可對臺灣進行第一次投資或擴大在臺灣的投資規模。這樣就能減少沒有實現“三通”前大陸許多拱手讓給韓國、美國、日本的商機,而其中減少的商機就將會流入臺灣,為臺灣經濟發展提供能量。

  第二,不僅能為臺灣民眾和臺商節約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同時還能減低臺灣這幾年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因為海峽兩岸的交通順暢後,不僅方便了大陸商人前往臺灣投資,而且也方便了大陸觀光客赴臺灣旅遊。到臺投資和赴臺旅遊這兩項就能為臺灣增加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讓失業的臺灣民眾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而且臺灣民眾也可以選擇到大陸工作生活,畢竟大陸要比臺灣大得多,就業的機會也就會比臺灣多得多。

  第三,會務實地推動臺灣與大陸的貿易正常化,就可以通過大陸走向世界,以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臺灣經濟全面的發展。

  今年11月份的歐洲商會調查顯示,42%外資對臺灣作為商業投資地點的信心已經大幅提高,有超過六成的外商認為臺灣恢復和大陸直航才會增加在臺投資。經濟學人認為,臺灣是小而開放的經濟體,不能忽略與大陸這個經濟體的交流,兩岸關係也成為外商投資臺灣最重要的考慮變數。

  臺商:為渡過金融危機樹信心

  特別是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臺灣面臨更惡劣的外部環境。福建、廣東等地以外銷為主的臺資企業也受到衝擊,不過“三通”的到來為他們提供了重要信心。

  在泉州投資11年的臺資泉昱公司主營橡膠、塑膠鞋底産品,總經理陳平順説,今年是公司在大陸發展最困難的一年,目前正在縮減一切不必要開支。由於原料大部分從臺灣進口,每一貨櫃材料都要繞香港或日本石垣島,需要11到12天時間,費用大概600美元,如果海運直航實現,成本將下降到200美元,時間降到4天,同時也有效降低企業庫存。

  廈門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曾欽照表示,向臺灣訂購原材料和發貨需要7到10天的海運和3天的空運時間,“三通”實現後,海運只需要10小時,加上通關也僅1至2天,空運當天就能拿到貨;金錢成本上,貨船繞經石垣島每艘船要多交2萬美元費用,海運直航後可降低三成的運輸成本。

  臺商普遍認為,“三通”實現對於企業運作有重要影響,特別是海運方面,交通時間和成本縮短,將影響公司運營的模式。除了降低成本,還會促進企業拓展更多業務,不論是立足大陸生産,還是進一步擴大在臺灣的研發規模,都有很大幫助。

  專家:有助研發中心留在島內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舉例説,臺灣一些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製造中心目前80%都已轉移到大陸。臺灣有所謂“九五五”或“九七三”的説法,即95%或97%的訂單要在5天或3天內交貨,沒有直航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由此可見,“三通”對臺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

  他認為,因為有了直航,臺灣企業就可以把研發中心等留在島內,臺灣也可以留住不少境外跨國公司設在島內的總部。對大陸來講,直航將進一步密切兩岸經貿關係,這對推動大陸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等都非常重要。所以,實現直接“三通”是兩岸雙方的需要,是互利雙贏的。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教授指出,兩岸直接“三通”有助於減少生産要素成本支出,有利於提升兩岸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遭遇金融風暴、面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有助於兩岸經濟平穩發展。在此基礎上,兩岸會産生更多的相互需求,在具體合作方面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