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貿區戰略料加速 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

時間:2012-11-14 13: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中共十八大會議期間透露,在即將舉行的柬埔寨政府首腦會議上,中國、日本、韓國、東盟十國等16國共同參與的“10+6”(RECP)自貿區談判將有望獲批。

  作為中國推進自貿區建設的又一大步,上述動作恰與此前公佈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統籌多邊、雙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相吻合。

  “多邊、雙邊、區域開放合作是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三個重要支柱。中國入世十多年來,儘管在多邊合作領域取得很大突破,但在區域合作上卻發展不足。”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指出,中國亟待彌補這一短板。

  近年來,旨在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WTO談判屢屢受阻,這也是中國推進區域合作的另一大背景。為贏得在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中更加主動的地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在被迫大力發展自貿區。

  “面對經濟全球化中的一些負面影響,要想在當前世界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新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副秘書長徐寧寧如是説。而自貿區建設無疑是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途徑。

  事實上,中國的自貿區戰略,自加入WTO後便已起步。數據顯示,經過十餘年的努力,中國自貿區建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先後簽署並實施了10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已達1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東盟十國、巴基斯坦、紐西蘭、智利等15個國家以及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等地區。中國與這些自貿夥伴的貿易額已涵蓋中國外貿總額的24%。

  此外,中國正在推進與韓國、海灣合作委員會、澳大利亞、瑞士、冰島等自貿區談判,已完成中日韓三國自貿區、中國—印度自貿區的聯合可行性研究,啟動了與哥倫比亞的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

  鋻於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已躋身世界經濟增長新的中心,可以預見的是,身處其間的中國在未來數年將致力於加快同相鄰國家的自貿區建設。這一趨勢,在本年度中日韓自貿區的推進及“10+6”自貿區談判的有望啟動中已露端倪。

  “‘10+6’諸國加強經濟合作,無疑有利於東亞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研究部主任徐長文説。

  數據顯示,“10+6”擁有佔世界總人口約一半的人口,生産總值佔全球年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一。

  有外媒把行將啟幕的“10+6”自貿區談判視作“中美對抗”的一個最新例證,認為這不過是與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相抗衡的産物。對此,張漢林指出,“事實上,亞洲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關係的重點,中國60%的對外經貿活動都有亞太國家和地區參與,中國是‘10+6’絕大多數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對象,東亞乃至亞洲的一體化進程對中國舉足輕重。”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