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機制漸成氣候

時間:2012-04-09 13:3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佈 《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報告稱,2011年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被打破。預計2012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將形成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局面。

  是的,當前,人民幣匯率已趨於均衡水準,需要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以體現人民匯率更加彈性化。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央行主管的最新一期《中國金融》雜誌上撰文再次重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從近期的人民幣匯率走勢來看,雙向波動的幅度更加明顯,在隔夜美元指數顯著走軟、歐元等主要非美貨幣對美元匯價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背景下,1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出現超過100個基點的走強。毫無疑問,近期的市場交易情況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寬幅波動得到了印證,而從未來較長時期來看,在人民幣已接近均衡匯率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也將形成氣候。

  不過,就今年而言,從整體形勢來看,經歷了7年的匯率改革歷程之後,今年將出現貶值的趨勢較大,這裡面一個是擴大匯率雙向波動的需要,另一個是當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時期的一個緩和措施,因為匯率波動過激,會給當前進出口貿易帶來巨大的不確定風險,從而使目前的經濟發展形成一個不利局面。因此,短期而言,貶值趨勢與當前的經濟穩定有較明顯關聯。

  從推動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歷史進程來看,為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和進一步擴大出口,人民幣匯率由原來的高估一下子貶值到8.6的水準,在這個匯率制度的引導下,我國迎來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但同時也積累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直到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佈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所有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改正式啟動。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 2010年6月19日,中國宣佈將重新繼續匯率改革,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二次匯改啟動。截至目前,人民幣自匯改以來最大升值幅度已達到32%。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針對人民幣匯率改革,決策部門一直採取了嚴格管控下的小步升值,這主要是怕短期快速升值會一方面提高出口企業的成本,影響出口;另一方面吸引大量國際投機資金流入,造成股市和樓市的巨大泡沫,損害實體經濟。當然,小步升值也是有代價的,這些年來,在升值的預期之下,國際資本通過各種方式流入國內,造成國內貨幣供給過剩、通貨膨脹和外儲規模過大的一系列問題。此外,漸漸升值的戰略也讓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低估不斷非議,並且將匯率問題國內政治化。

  當然,隨著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的擴張以及今年以來進一步均衡貿易結構戰略的出臺,外匯佔款迅速減少,從而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單邊升值問題得到了緩解。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戰略意圖在中央高層得到了明顯強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從市場的走勢來看,3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幅度明顯加大。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每日波動均不超過100個基點,而進入到3月份波動明顯加大,據統計,截至3月19日,在3月以來短短13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有多達4個交易日的單日波幅超過100個基點,分別為:3月9日走強162個基點、3月12日走軟209個基點、3月16日走強159個基點和3月19日走強118個基點。從相較前一交易日的波幅來看,單日波幅最大的3月12日,波動幅度高達0.33%,已十分接近當前單日0.5%的漲跌幅上限。

  與此同時,受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跳漲跳跌的影響,近期境內人民幣即期匯率與境外人民幣遠期匯率也出現較為強烈的波動。3月1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價最高升至6.3471,較2月29日6.2936的收盤點位偏離幅度高達535個基點或0.85%。而在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上,美元對人民幣一年期遠期匯價也由2月份6.28一線水準升至近幾個交易日的6.32一線。

  目前,不論是政府官員、學者專家還是市場都在告訴我們,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準,單邊升值的預期已難以實現。其實,內在的邏輯也不難理解。近些年來,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貨幣被動地增發,流動性過剩既增加了通脹壓力,又助長了股市、樓市泡沫;此外,人民幣升值也使我國的出口企業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而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出口不暢會使經濟增長雪上加霜。雖然今年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5%,但 “穩增長”仍然居首,畢竟沒有經濟增長就談不上調結構,在當前內調經濟結構、外部經濟放緩、通脹泡沫猶存的背景下,適當貶值對中國是有利的。

  有鋻於此,3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出現較為劇烈的波動,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向市場釋放信號,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體現彈性化,最終形成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機制。(周子勳)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