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電商促銷一片慘澹非壞事

時間:2012-12-14 15:14   來源:廣州日報

  剛剛過去的“雙12”電商促銷節出現了“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的慘澹景象,這與上月“雙11”網友們熬夜血拼形成了鮮明對比。筆者看來,電商放棄了以價格戰為噱頭的非理性競爭,並非壞事。

  電商圈正出現了這麼一種怪現狀:賺不賺錢不由你決定,是由你的競爭對手來決定,甚至也不是競爭對手決定,是誰更瘋狂決定的。有投資人説,最可怕的是不管這個場子多麼亂,一個人倒下了,可能又有一個人拿到一筆錢,拿著砍刀又起來了,你能拼到最後嗎?

  電商放棄價格戰一方面是迫不得已:消費者不那麼容易上當了,尤其是擔憂虛假促銷和售後服務,有網友表示:“以前看到有的電商大佬鼓吹價格戰,其實是各種忽悠,消費體驗也比平時差多了。”

  另一方面,電商大佬們也開始反思價格戰這種非理性行為,開始回歸商業本質。不賺錢的生意是做不下去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是永遠不變的法則。

  從本質上看,電商無非實在成本構成上有了差別,而成本控制本身永遠不會錯,這些商業成本無外乎倉儲物流、壓貨積壓、員工成本等等,如果只是為了做大規模而進行無序的擴張,到頭來沒有幹掉對手,最先死掉的還是自己。

  通過價格戰建立起來的用戶規模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因為他們最終認的並不是京東、蘇寧或天貓,他們認可的只是價格,萬一齣現價格比你低的商家,他立刻跑掉了,這樣的規模有什麼用?通過價格戰帶來的消費者大多是學生等低收入人群,他們對商品的品質沒有鑒別能力,長期只對價格敏感,這些客戶也沒有辦法給商家貢獻價值。而那些有品質鑒別能力的客戶,在價格戰衝擊下,他們越來越很難找到有品質的商品,也會遠離電商平臺。

  2011年,我國網商規模已經突破8300萬人,光是淘寶網賣家已經超過600萬家。未來用戶口碑和健康度指標將會越來越重要,這也是電商應更加關注服務品質而不僅僅是訂單本身的原因。

  千古以來到現在,我們做商業的本質從來沒有發生變化,電子商務不過是一個新的經營模式,它並不構成核心本質,但願未來的“雙11、雙12”不再只是拼價格,更多是拼品牌、拼創意、拼服務。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