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形勢年終述評:從緩中趨穩走向築底回升

時間:2012-12-14 15:01   來源:人民日報

  2012年就要走過,這段承載著我們“光榮與夢想”的時光,已在歷史的坐標軸上刻下了不平凡的影像: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對接,中國首位女航太員進入太空;蛟龍號深潛7062米,我國深海裝備和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交付海軍……

  這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糧食生産實現“九連增”,城鄉居民收入跑贏GDP,城鎮新增就業數量超過歷史同期,基本醫療保障覆蓋全國95%以上人群,保障房開工700多萬套……

  新的偉大征程開啟。黨的十八大確立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指導思想,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展現了“實幹興邦”的堅強決心,我們有理由充滿自信,“中國夢”必將漸行漸近。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年終形勢述評”系列專稿,回望不尋常的2012年,盤點難以忘懷的壯闊歷程。敬請讀者關注。

  一位福建的企業家,撇下企業繁忙的事務,歲末時趕到京城參加一個常規年度調查數據的發佈研討會。他向大家坦白:“作為老會員好幾年沒來參加年度會議了,但是今年特別想來,因為在企業站的角度低,看不清未來的形勢會怎麼走,想到北京近距離感受中央的溫度。”在那個幾百人的會場,像他這樣的企業家比往年至少多了1/3。過了一年緊日子,企業家們都渴望能穿越眼下的困難,尋找方向,重拾信心,再創輝煌。

  中國經濟的溫度低於常年,但沒有出現“硬著陸”,四季度積極因素在增加

  中國經濟的溫度多年高於他國,但是,2012年中國經濟溫度跟自己比不算高。GDP增速從2011年一季度開始逐季下行,到2012年前三個季度,下行態勢沒有改變:一季度同比增長8.1%,二季度同比增長7.6%,三季度同比增長7.4%。連續7個季度下行,且前三季度累計增長只有7.7%,這個速度無論是與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增長9.2%相比,還是與近10年10.7%的平均實際增長速度比,回落的態勢和幅度都十分明顯。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首輪衝擊,實現“V”形反轉的中國經濟再度放慢腳步,擔心和疑慮是難免的,特別是到二季度GDP增速“破八”時,悲觀和擔憂的聲音多了起來。

  現在全年數據尚未出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雖然增速放緩,卻並未出現一些人擔心的“硬著陸”。相反,由於中央及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中國經濟到9月已經出現積極變化的跡象,到11月,築底企穩態勢進一步確立。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仍然表現較為亮麗,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諸多領域,都可以看到積極變化。

  首先,穩增長已釋放積極信號。三季度GDP增幅雖比上季度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是回落幅度比上個季度收窄了0.3個百分點。到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已經連續3個月比上月加快;作為監測經濟運作的先行指標,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11月份為50.6%,連續3個月出現上升,並且連續第二個月站在50%的榮枯分水嶺之上。

  其次,結構調整積極效應在顯現。眾所週知,我國農業生産持續快速發展,糧食生産已經成功實現“九連增”。在第一産業不斷壯大的同時,結構調整的積極變化還體現在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比例關係上。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3.8%,比上半年提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提醒人們注意這樣一個現象:從2001年以來,中國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一直在60%以上,這表明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是製造業拉動的,而且也是非製造業拉動的;今年以來,製造業PMI連續幾個月調到景氣線50%以下,而非製造業PMI一直高於50%。他認為,“這説明,非製造業已經成為今年以來托住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發生可喜的而且是深刻的變化。”此外,從區域發展的協調性看,無論是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投資的增長速度,還是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中西部地區的發展都持續快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超過東部,長期以來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與2011年相比,2012年經濟增長的腳步雖然在放緩,但民生改善的步伐沒有放緩。今年民生的最大亮點無疑是就業提前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僅僅前10個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123萬人,新增總量為2004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老百姓收入的增長也沒有停步,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2.3%,二者全部跑贏了GDP7.7%的增速,而且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已連續三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已經連續幾年大規模開工的保障房建設也沒有停,1到10月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22萬套,基本建成505萬套,提前完成年初預定的“500萬套”任務。

  發展的步伐沒有停,改革的工作也在紮實推進。令人印象最深的,當屬上半年各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放開市場準入的措施,各地政府也都積極爭取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此外,階梯電價在全國全面試行,則標誌著資源價格改革在深水區涉水前行。

  “雙穩”成就良好,來之不易,中國速度仍是全世界最好的增長速度

  中國經濟又走過了非常複雜艱難的一年,應該如何評價它的表現?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穩中求進的方針,體現在經濟工作上就是“穩增長”和“穩物價”。從目前情況看,可以説“雙穩”成就良好,且來之不易!

  今年的穩增長是在國內外經濟環境極其嚴峻的背景下實現的。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下,世界經濟復蘇艱難,國際貿易萎靡不振。我國出口增速從以往多年的兩位數掉到了一位數。從內部環境看,GDP增長幅度連續7個季度下行,這種多年未遇的情況,使得我們經濟運作中一系列問題突顯:企業利潤下降、財政收入減少、轉型困難重重……

  “但從現在看,今年實現7.5%以上的增長沒有問題!從世界範圍看,歐洲負增長,日本零增長,新興經濟體大部分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中國速度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增長速度。”

  姚景源告訴記者,“今年的計劃目標是把物價漲幅控制在4%以內,我們現在完全可以説,中國2012年穩物價任務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CPI全年不會超過3%。”他認為,不能簡單地把物價企穩看成是總需求不足的結果,而是這些年政府大量積極有效工作的結果。首先,我國糧食生産實現了“九連增”,糧價穩,百價穩,糧食豐收成為穩物價最堅實的基礎。其次,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扶持農産品生産力度,農産品供給充裕,為穩物價做出重大貢獻。最後,各級政府積極改善流通,加強監管,有效降低了農産品在流通環節的成本。“所以,穩物價回過頭來又給穩增長創造了空間,使我們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有了更寬的調整空間。”

  “雙穩”目標即將實現,毫無疑問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對形勢的清醒判斷和正確應對。展望明年,對困難和挑戰我們還應有更清醒的認識和更充分的準備。雖然我國經濟趨於穩定,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但正如專家分析的那樣,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後經濟出現迅速反轉的情形不同,可能會是在回升前後有一段波動的過程。這是因為當前經濟運作的環境較金融危機衝擊期間更為複雜,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目標之間求得平衡的難度將更大。(記者 朱劍紅)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