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只見‘技術’不見‘體制’!”在日前金融界網站組織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研討會上,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
高市盈率和高度投機一直是A股市場的兩大特色,也體現在新股發行過程中。上市門檻高、市盈率畸高、透支增長潛力、超募嚴重。業界普遍認為,對於這些問題,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稿中提出了不少針對性的意見。但劉紀鵬提出,新股體制改革的背景是中國股市生病了,這種病因從表像上看是“三高”(高發行價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額),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辦法是治標,但這並不是治本的辦法。現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意見更多地停留在治標的基礎上,沒有針對股市的本質問題提出治理的辦法。
“當前我們的新股發行體制實際上包含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制度層面更多的是體制,我們需要分析,中國的新股發行體制包括硬組織架構和軟組織職能的劃分上到底包含哪些環節?對這些問題改革意見基本上都沒有涉及。這個原因就是監管部門的指導思想還沒有調整過來。雖然説要推出體制改革,但文件中並沒有提到體制改革。”劉紀鵬説道。“體制改革應該直接指出監管層發行部門應該做哪些調整,應該怎麼做,這個部門職能到底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弄清楚。目前的發審委是建立在貌似市場化的核準制,但其實是很嚴苛的審批制基礎之上的。這些也決定了在實際核準中,現在我們在資訊披露方面沒有達到西方成熟市場的標準。”
劉紀鵬點評:“資訊披露的真實性問題雖然在意見的開頭提出,但實質內容卻並沒有提出來。”(記者 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