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奢侈品已興起 該拿什麼打動消費者?

時間:2012-03-16 15:27   來源:解放日報

  “你會花幾萬元買一套中國製造的西裝,或者一隻中國製造的包包嗎?”可能在許多人心目中,答案都是 “不會”。

  國際諮詢機構貝恩日前發佈的調查顯示,相比于四年前,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奢侈品品牌,但尚未形成氣候。這本是個令人欣喜的變化。不過,另一份來自環球奢侈品雜誌的調查卻顯示,有8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標有 “中國製造”字樣的奢侈品。

  這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國的中國面臨的一個新尷尬:本身就缺少本土奢侈品牌,即便近年有幾個在國外被當作 “奢侈品”售賣的中國品牌,在國內也鮮為人知,更難以像路易威登、香奈爾等那樣被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認可並購買。

  在日前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第四屆頂級品牌高峰論壇上,與會企業家與學者共同探討:夢想著能真正走上國際舞臺的中國奢侈品品牌,應該拿什麼打動本土消費者呢?

  中國本土奢侈品已興起

  多年前,古奇總裁明尼科迪梭曾驕傲地説,在很多人心目中,奢侈品品牌總是與歐洲印象聯繫在一起,來自亞洲的奢侈品品牌還真的很難想像。 “這種觀點的確代表了許多頂級歐洲奢侈品品牌公司的看法。”名仕及豪爵品牌首席執行官Georges Kern説,在義大利才能找到最美的鞋子,在法國才能找到最浪漫的香水,在瑞士才能找到最棒的手錶。這幾乎已經是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的 “標準答案”了。

  不過,最近幾年,上下、法藍瓷、昭儀珠寶、麒麟、上海灘等一些中國奢侈品品牌,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與王薇薇、安娜蘇這類華裔設計師設計的奢侈品品牌不同,上下等全部由中國本土設計師設計,而且都打著 “中國製造”的標簽。

  如上海灘是香港設計師的作品,目前在紐約、東京、巴黎、馬德里、倫敦等開設了39家店舖,政界人物希拉裏、撒切爾,影視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尼古拉斯凱奇都曾穿過上海灘的中式服裝。相對於國際奢侈品大牌,上海灘的價格並不遜色:傳統的修身旗袍鑲上部分皮草,價格近一萬元,而大部分普通旗袍價格在7000元左右。又如法藍瓷是中國目前唯一在世界上 “叫得響”的瓷器品牌,在全球56個國家銷售,哈佛管理學院已經將 “法藍瓷”作為中國奢侈品牌商業案例編入教材。

  中國奢侈品品牌的發展變化,從頂級國際品牌論壇上近幾年的設定議題也能看出端倪。四年前,首屆論壇上,與會者還在討論“何時能有中國的奢侈品品牌誕生”;而四年後,議題已經變成 “新興市場奢侈品品牌異軍突起”。

  國際諮詢公司貝恩公司作出樂觀判斷:儘管目前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中國奢侈品品牌,還遠遠無法與路易威登、古奇等頂級品牌相比,但毫無疑問中國本土奢侈品已經興起。

  中國奢侈品的文化基因

  英國國際陶瓷品牌韋奇伍德家族傳人湯姆韋奇伍德曾説,人們買下韋奇伍德瓷器,就是要填補心中缺少的那一塊英國拼圖。馬賽商學院MBA課程部主任MichelGutsatz教授解釋説,品味一件奢侈品,是一種生活的體驗,更是一種文化的感受。

  那些初露頭角的中國奢侈品品牌,無不包含著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基因——上下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從産品設計,延伸到充分利用中國的能工巧匠與珍貴的紫檀木等本土原材料等;麒麟珠寶突出設計上的中國元素;法藍瓷 “叫座”的瓷器與昭儀珠寶主推的翡翠,本身就是中國發明的,燒制工藝也是中國千年流傳下來的;上海灘的旗袍與中式服裝就是中國服裝的標誌等。

  MichelGutsatz認為,年輕的中國奢侈品品牌是幸運的,儘管它們未必有著國際奢侈品巨頭那樣的深厚背景,但是從文化角度看,它們並沒有落後。

  中國古代故事中本不乏一個個奢侈品傳奇——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通過當時的波斯把中國最好的絲綢帶到羅馬,引起羅馬的中國風潮;在唐朝,服裝品種多樣、色彩豐富,曾經流傳至國外,現在有些晚禮服設計中還可以看出唐服的影子;在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把中國的瓷器、茶葉等輸送到海外,受到很多外國人的追捧。

  “中國人那個時候有多時尚啊。以現在對奢侈品的定義來看,中國茶葉、瓷器、絲綢等在當時都屬於奢侈品。面對那麼悠久的文化傳統,中國奢侈品品牌經營者千萬不要 ‘捧著金飯碗要飯’啊。”法藍瓷總裁陳立恒説。

  不過,初出茅廬的中國奢侈品品牌想成長為頂級品牌,可不是那麼容易。 “‘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換血’,巴爾扎克的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奢侈品品牌。”MichelGutsatz教授説,法國花了幾百年時間,培育出世人耳熟能詳的路易威登、迪奧、香奈兒、愛馬仕,義大利頂級男裝品牌傑尼亞的第四代掌門人在介紹家族品牌時,可以自豪地從爺爺的爺爺那輩談起。中國奢侈品品牌還太過年輕,即便有著優秀文化傳承,真要成長為頂尖品牌,可能也要幾代人才能完成。

  別丟了“家門口”的市場

  中國奢侈品品牌的出現,無疑是個好消息。不過在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中國市場,中國奢侈品品牌正遭遇尷尬——中國人自己對 “中國製造”奢侈品的懷疑。

  “我買奢侈品大牌的時候會翻看裏面的標識,如果寫著 ‘中國製造’,我就不太想買。”在恒隆廣場,正在挑選衣服的王女士這樣告訴記者。可能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儘管 “中國製造”的地位近幾年有所提升,但在很多人腦海中還是很難將 “中國製造”的形象與 “奢侈品”概念畫上等號。環球奢侈品雜誌調查數據也證明這一點,有8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標有 “中國製造”字樣的奢侈品。

  當海外奢侈品品牌都在紛紛搶佔中國市場時,中國本土奢侈品品牌自然不應該放棄 “家門口”的市場。不過,中國奢侈品品牌要拿什麼打動本土消費者呢?

  與會專家認為,如今很多海外頂級大牌都由中國工廠代工,所以中國製造的技術水準本身並不差。中國消費者不太認可中國奢侈品品牌,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不過,企業還是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多年來,中國製造給世界留下的“廉價”印象太深,中國企業應該努力提高中國製造的聲譽。

  有專家説,有些中國奢侈品品牌太 “中國化”了。為了在國外造成影響力,它們需要一個鮮明的中國形象,但在國內卻很少有人會接受這種中國特色。在戛納電影節等西方大型活動中中國女演員章子怡、范冰冰等可以身著傳統的緊身無袖絲綢旗袍,但她們在國內其他場合是不會這麼穿的,她們很可能依然會選擇迪奧或者香奈兒。

  法藍瓷在國內的銷售相對比較成功。幾年前,法藍瓷在國內的銷售額僅佔總銷售額的6%,但如今已經上漲到70%。總裁陳立恒認為,即便賣給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品牌,也要學會用西方人習慣的方式來講述中國的傳統故事。比如法藍瓷的愛麗絲茶壺,遠看非常中國風,但拿在手上把玩時可以發現,配色、花紋和圖案都與迪士尼元素和精神一脈相承;還有名為 “福海騰達”的瓷器,一聽名字就知道圖案設計非常中國化,但製作方卻選擇了法國三大頂級陶瓷工廠,採用西化工藝生産,其中柏圖負責白玉瓷器、昆庭負責銀器刀叉、巴拉克則完成水晶杯,這樣瓷器給人的視覺感完全不同了。(記者 唐燁)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