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卿:應想方設法給老百姓增加收入

時間:2011-03-14 11: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現在收入分配結構嚴重失衡,很多老百姓感到無錢可花,有錢不敢花,個別階層卻有錢沒地方花。”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和新浪網聯合訪談時説,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30年來,初次分配時收入越來越向資本傾斜,勞動者的工資長期不提高。

  有一種觀點認為,提高勞動者工資,會導致現在企業的成本提高。甚至有人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勞動合同法》提高了勞動者的工資,使很多企業短期內難以消化勞動力成本導致的。還有人説,現在的通貨膨脹有成本推進型的因素,其中包括勞動者工資提高。

  “我覺得這些説法很不公平。”尹中卿説。在《勞動合同法》制定的2008年9月,他在調研時發現,在一些地方,當父親的當年打工時的月工資,和他的兒子長大後再去打工時工資基本一樣。如果考慮到物價上漲的因素,他們的實際收入是減少了。

  在尹中卿看來,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政策沒有及時維護勞動者的權益。他建議,政府應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勞動監察,及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允許勞動部門、資方和工會三方集體談判勞動工資。“我覺得,只要能做到一條,就能極大地提高勞動者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收入水準。”

  還有一些企業經營者説,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來説,稅費負擔本來就很重,如果再提高工人工資,有些企業可能就得關門。那麼,提高的勞動者工資,這筆錢應由誰來出?

  尹中卿表示,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微利企業,應該降低稅負和費用標準。現在,年均收入3萬元以下的小企業按一半繳稅,但“這還不夠,還可以更低”。比如,他建議,對剛剛創業的、雇工8人以下、或年盈利率低於3%以下的企業,還應該免稅。此外,如果企業雇用的工人多,還要給予獎勵和補貼。

  “財政收入今年可能增收幾千億,”尹中卿問,“為什麼GDP增長只有9%左右,但稅收增長了20%多?”他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稅收比較高,“國家應通過減稅、降稅、免稅甚至是獎勵的辦法,鼓勵企業提高勞動者工資。”

  尹中卿還認為,國企是在近3000萬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的前提下上市的,因此,國企應為國家多作貢獻,比如,現在提出要將國企的納稅比例從5%提高到8%,提高了3個點,“如果按8000億的稅後利潤算,提高3個點就等於增加了240億。這筆錢只有投入公共財政裏,才能給全體老百姓用。”

  尹中卿指出,在收入再分配領域裏,還有兩個結構性矛盾。第一,國家財政收入將近6萬多億元,中央佔4萬多億元。地方越來越窮,中央越來越富,導致地方上的財力與人事權不匹配。

  “最終解決城市居民社區的一些公共事業保障,不是靠中央,是靠地方政府。”尹中卿説,如果地方政府連吃飯的錢都管不住,根本談不上把公用事業搞好。

  第二,不能國富民窮。尹中卿説,有些外國人覺得中國政府是全世界上少有的有錢政府,好像錢都花不完,不僅可以搞一般的公共項目,還可以搞建設。

  “我們的政府為什麼能辦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錢從哪來?這些都投了,能收回來嗎?這反映了政府有錢,老百姓呢?”尹中卿説,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高鐵,有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但同時也有天價的幼兒園、高價的養老院,這説明政府公共職能缺位,並沒有把錢放在醫療設施、教育設施、文化設施、養老這些方面,導致上學難、看病貴。“如果政府過多關注基礎設施建設開支,而不關注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設施、社會保障,老百姓就會有後顧之憂,有錢也不敢花。”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