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上遏制地方“GDP衝動”

時間:2011-03-10 14: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品質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出席兩會的代表和委員表示,這是中央政府站在轉變發展方式的角度提出的理性而科學的發展目標。

  “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發展思路尚未從根本上轉變。”部分代表委員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少地方都制定了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目標,出臺了規模龐大的投資規劃。為保證經濟健康穩定增長,中央有必要從體制上遏制地方的“G D P衝動”。

  警惕

  開局之年或再現投資熱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兩會採訪中注意到,一些任職地方的代表和委員,在談及當地發展時依然對謀求經濟快速增長津津樂道,併為此制定了規模龐大的投資計劃。同時,從地方“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也可看出,不少省份“十二五”期間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都超過8000億元,折算下來投資速度年均增長超過20%。

  地方政府對經濟增長熱情高漲,引發了經濟學家對今年中國投資增長乃至經濟增長可能過熱的擔心。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説,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從年初一些地方兩會透露的資訊看,今年我國很可能出現投資過熱,這對宏觀調控提出重大挑戰。“今年中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可能是投資過熱而不僅是物價問題,3月份發佈的投資數據還看不出來,但是到了4月份就可能引發普遍關注。”

  從記者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看,許多地方的“十二五”G D P增長目標都定得很高,類似“翻一番”這樣的字眼頻繁出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表示,當前正處在各級政府換屆以及建黨90週年的時點,這些因素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再加上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各地有大量的熱錢、快錢勇於投資。如果對這些推動因素處理不好,有可能把經濟增長速度由“偏快”推向過熱。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各地“十二五”的投資計劃需要調整。各地方各行業的“十二五”投資計劃都比較大,比如説鐵路建設計劃投資3 .5萬億。這種投資計劃需要重新審核,否則會影響整個“十二五”時期宏觀經濟的穩定。

  對於“十二五”期間當地投資額的快速增長,有地方官員歸因于“過去基礎條件較差”。言外之意很明顯,如果不能保持較高的投資增長便很難在經濟發展中趕上來。一位現職副省級的人大代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十二五’對於我們省是個關鍵時期,我們省的經濟相對落後,所以只能首先確保將基礎建設的配套設施落實好。”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