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戰略選擇

時間:2011-01-07 14:20   來源:《光明日報》

  2009年,中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735美元,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看,許多國家經過努力,都先後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之列,最終只有少數國家和地區進入高收入行列。其他大多數國家經濟增長長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準,並相繼陷入發展的“中等收入陷阱”。這意味著,中國邁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並不具有必然性。如何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就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在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經濟改革發展論壇(2010)”上,與會專家學者在深入剖析“中等收入陷阱”理論內涵和典型特徵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如何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進行了深層次理論思考,就我國如何進行結構性戰略調整積極建言獻策。

  與會者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兼有發展中大國、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體制轉軌三重特徵的國家,具有更多延續高速增長、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空間與條件。為此,需要加速推動以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為基礎的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今後尤需在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調整:

  一是需求結構的調整優化。與會者認為,在國際分工體系調整與外部需求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由外需驅動向內需驅動、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向的過程中,更需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著力培養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和農民的消費能力,持續提高消費增長率,改變經濟增長對外部需求和投資需求的高度依賴。

  二是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與會者強調,中國的産業結構調整正經受美歐國家發展高端産業的“擠壓”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端産業的“擠出”效應,中國經濟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在於通過需求結構的提升引導産業結構調整升級。

  三是城鄉與區域的協調發展。城鄉二元結構轉換困難與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經濟結構中面臨的突出矛盾,與會者認為,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産要素在城鄉間的合理流動,釋放城市化在擴大內需、促進工業化進程中的強大動力。

  四是要素供給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的躍升需要逐步由主要依靠生産要素低成本比較優勢向培育以自主創新和勞動力素質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轉變,大力發展新能源與低碳經濟,改變經濟增長對資源和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的高度依賴。

  五是收入分配結構的改革調整。與會者指出,分配是連接生産與消費的橋梁,合理分配也是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基礎,這就需要改變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過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以及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調節體系,合理安排勞動、資本和財政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

  六是制度創新與改革深化。與會者認為,制度紅利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在逐步遞減,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失衡現象和深層次矛盾,需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深層次的戰略性突破。(陳亮 陳霞)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