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央行政策多為兩難選擇

時間:2011-01-07 14: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0年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公佈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排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緊跟美國總統奧巴馬位居第四,壓過排名第五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周小川入選理由是“掌握著世界經濟的命脈,對世界經濟的穩定非常重要”。

  曾有金融界人士戲言,掌握著2.6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周小川在國外更“呼風喚雨”,他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國際市場的變動。

  周小川的一言一行也在國內市場激起層層漣漪。一直強調逆週期調控的他,在2010年中,他執掌的央行率先拉起了緊縮的序幕。在2010年初信貸“失速”之時,周小川果斷地上調了準備金率,並持續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流動性。雖然,在2010年中一度因為歐債危機而放緩了緊縮的腳步,但央行在2010年3季度趨勢明朗後又重啟收縮,全年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加息,無不顯示出其恢復“穩健”的決心。

  周小川還是個堅定的改革者,從國有銀行改革開始,外匯體制改革以及最近經常提起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都是他力主開闢的“戰場”。最近,央行又多次吹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預想,在2011年,改革將是周小川的主基調。

  貨幣政策加速回歸穩健

  2010年的中國經濟,穩固回升,勢頭平穩。但隨著美國的兩次定量寬鬆,以及國內信貸的超高增長,中國的流動性過剩壓力越來越大,通貨膨脹也不期而至。2010年11月,高達5 .1%的C PI漲幅超出了大多數機構的預料。與此同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黃金價格也節節攀升,接近和超過了金融危機前的高點,這些都可能成為推高新一輪通脹的動力。

  作為央行行長,穩定價格是周小川的天然使命,他自然成為了中國抗通脹的旗手。央行兩次加息、六次調整準備金率,讓市場充分感受到了其防通脹的決心。但回顧2010年年中之時,歐債危機爆發,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周小川“收”與“不收”選擇兩難。

  2010年的貨幣政策調整一波三折。進入2010年1月,商業銀行突擊放出大量信貸,新年第一週新增貸款高達6000億元。為了遏制這種貸款衝刺,央行隨即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次調整超出市場預期,外界認為這顯示了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決心。但是,這種頗具前瞻的貨幣收縮阻力頗大,由於2009年4萬億元投資計劃涉及到大量國有項目和商業貸款,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道路困難重重。

  在2010年底接受央視採訪時,周小川亦直言,“我覺得多數央行的政策工具,都存在兩難。因為這個經濟體首先就有不同的利益主體,你想使手裏少數幾項貨幣政策的工具,滿足所有不同利益群體的要求,是很困難的。拿匯率來理解,匯率升高的時候,出口者可能抱怨,進口者説這個可能有好處,他的東西可以賣便宜點,市場打大一點。”

  “除了利益群體以外,還有整個對整體經濟,比如説可能對增長好,對物價不一定太好,這種大板塊上需要權衡。再有就是時間跨度上,有些政策短期看好,但是對中長期不見得有利。而另外有一些中長期有利,短期可能還要忍受一點代價,所以這些都表明瞭這種權衡或兩難的關係。因此,所謂宏觀的決策,就是站在更全局的立場,更總量的立場,把近期和中長期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作出權衡。”周小川説。

  不過,周小川還是在兩難之中作出了選擇。在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之時,央行扣動加息扳機,決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但是由於2010年加息時機的一拖再拖,各方紛紛把高通脹的主要原因歸咎於貨幣超發。

  在爭議中,央行開始加大收縮力度。2010年11月2日,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指出“引導貨幣條件繼續回歸常態水準”,隨後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0.5%。

  直至2010年12月,中央定調——— 2011年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正式退出舞臺。

  對於2010年的政策力度和節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今年一季度可能啟動密集緊縮政策,以緩解物價壓力。這些緊縮政策可能包括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及匯率。

  野村證券最新發佈的《中國經濟預測報告》預計,2011年C P I將達到4 .5%,2012年為5%;2011年中國將進行4次對稱加息,1年期存貸款利率每次上調25基點;2011年存款準備金率5次上調,每次上調50個基點。野村證券亞洲區經濟研究部中國經濟學家孫馳預計,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會進行一次加息和兩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