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加息是央行兩難權衡後的選擇

時間:2010-12-27 10: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舉對央行來説,實屬無奈之舉。

  從央行本意來講,並不急於加息,原因有四:

  首先,當前央行的頭等任務是遏制通脹,而造成通脹的主要原因在於流動性過剩,回收流動性的最有效手段和工具是存款準備金率,所以央行今年頻繁動用存款準備金率,而且最近還表態要動態運用差額存款準備金率。

  第二,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自己表態明年貨幣政策要回歸常態,也就是説,無論央行還是中央,都沒有任何“緊縮”的表示。

  第三,目前,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都仍在繼續採取低利率政策,如果中國央行在此時不斷加息,無異於向國際金融套利資本發請柬,加速境外熱錢流向中國,從而衝抵前期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吸收流動性的政策效果。

  第四,中國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今年以來,G D P增速逐季下滑,如果加息,有可能會加劇經濟下滑的速度和深度。

  但央行在各種壓力之下,又不得不加息,原因有三:

  第一,央行不得不通過加息表明央行反通脹的決心,達到調節人們通脹預期的目的。事實上,這麼一點點的加息,對於氾濫的流動性而言,其調節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雖然適度的實際負利率對擴大內需有益,而且美國等發達國家現在實際上也是負利率,但眼下實際負利率缺口越來越大,會導致城鄉居民的恐慌心理以及對政府的不信任感。加上有很多專家,甚至包括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都在呼籲加息,給央行很大的壓力,因而央行不得不考慮這些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

  第三,雖然今年G D P逐季下滑,但全年平均增速還在10%以上,而中央把明年的G DP增速目標定在8%,兩者之間還有2個百分點的空間,因而即使加息可能會影響G D P增長速度,但由於加息的幅度很小,對明年實現8%的目標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所以説,再次加息是央行左右權衡的結果,除非宏觀經濟環境發生惡化或者有充分證據證明,已經使用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吸收流動性,難以完成控制通脹預期的目標,否則央行不會採取連續加息的政策。周小川行長在今年首次加息前一週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時表態説,“2010年內中國不加息”;在央行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接受央視財經頻道《領導者》欄目主持人芮成鋼的專訪時説,“加息是兩難選擇”。我想,這應是央行的原意。(郭世邦)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