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視中國進口存在的結構問題

時間:2010-09-27 10:1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幾個月來,我國進口超預期增長,進口商品結構有所變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值得重視。尤其是一些商品進口價格的上漲幅度要遠高於出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反映貿易條件有所惡化,進口商品結構亟須優化。

  近期進口商品的特點與進口存在的問題

  近幾個月來,進口商品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初級産品進口大量增加。由於受大範圍自然災害等影響,導致對農産品等大宗商品需求回升。1-8月累計,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同比增長93.1%,進口額增長80.3%;大豆進口量3553萬噸,增長20%,進口均價為每噸437.9美元,同比上漲1.9%,進口額同比增長22.3%。

  二是資源性産品進口繼續大增。1-8月份,我國鐵礦砂進口量4.1億噸,同比微增0.1%;進口均價為每噸118.6美元,同比上漲幅度達55.1%。由於價格猛漲,使進口額大增55.3%,則進口同樣多的鐵礦砂,多支出了一半多的外匯。

  三是機電産品進口保持快速增長。1-8月份,機電産品進口4192.4億美元,同比增長42.3%,其中進口汽車52萬輛,同比增長1.4倍,進口額增長4.5倍。

  四是大量增加了高新技術産品的進口。1-8月份高新技術産品進口額2626.7億美元,同比增長42.4%,一些國內需要的技術産品得到補充。

  近期進口存在的問題。

  1、一些資源品量價背離。

  近幾年來,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量進口了一些資源性産品。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進口額佔初級産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由2002年的6.5%提高到2009年的12.3%,非食用原料所佔比重由7.7%提高到14%。而今年一至八月累計,我國大量進口的這些資源品出現進口額增幅大大超出進口量的增幅。

  如原油進口額同比增幅達77.6%,超過進口量增幅55個百分點;成品油進口額增長30.1%,進口量下降8.5%,兩者相差38.6個百分點;鐵礦砂進口額同比增幅快於進口量55.4個百分點;其他一些主要資源品如天然橡膠、原木、鋸材、紙漿、鋼材、銅及銅材等也都出現進口額增幅大大高於進口量的增幅。

  這一現象表明進口同樣多的商品要支付更多的外匯,或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過去同樣多的東西。其原因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但也不能排除進口貿易選擇的有利時機不當與把握機遇不佳等因素。

  2、貿易條件有所惡化。

  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又稱交換比價或貿易比價,即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就是説一個單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換回多少進口商品。它是用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來計算的。

  據統計,7月份中國初級産品出口價格指數為115.7,而進口價格指數達128.8,貿易條件指數僅為89.8。其中礦産品出口價格指數為109.3,而進口價格指數達136,貿易條件指數僅為80.4,均低於100,表明貿易條件並不理想。

  最近幾年,中國的貿易條件處在大幅波動狀態,而且總的趨勢是趨於惡化的。目前一些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出口價格漲不上去,進口商品價格的上漲幅度要大於出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或者是在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的時候,出口商品的價格卻不能相應上調,而且交易量大幅萎縮,這説明中國的貿易條件有所惡化。對此,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3、生産消費性進口偏多,高新技術産品進口偏少。

  目前,在進口商品中主要以生産資料為主,而在生産資料中又以加工貿易所需的零部件和生産中所需的能源為主,屬於生産消費性的商品多,引進性的進口如先進設備、工藝等的進口偏少,導致大量消費性進口支撐著低效率、粗放型增長模式的運轉。

  據了解,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對進口存在嚴重依賴,這也是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儘管增長速度很快,但整個高新技術産品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我國高新技術産品的自主智慧財産權少,國內尚未形成高新技術産品配套服務的製造技術平臺,因此高新技術産業中許多産品設計、關鍵零部件的生産、工藝裝備等均嚴重依賴進口。

  近十多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進口來推動的,這種情況造成了國內高新技術産業同其他産業間的關聯度不強,高新技術産業應有的産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大的效果不明顯,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對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很有限。

  4、一些高檔消費品的進口有可能加劇國內有關産業的産能過剩。

  從2007-2009年的進口數據來看,2007、2008年中國汽車進口量和金額均維持3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2009年在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下,進口量僅比2008年增長2.8%,進口額僅增長1.4%,而今年的汽車進口則出現井噴現象。1-8月累計,共進口汽車和汽車底盤52.1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40.9%;進口額為1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50.4%。

  據了解,在進口汽車中多為大排量高檔豪華汽車。進口汽車猛增一方面不利於節能減排,容易增加城市污染,也不利於抑制奢侈消費;另一方面,目前國內汽車産業已能滿足各種需求,進口猛增容易形成國內汽車的産能過剩,影響該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降低汽車對經濟的拉動力。

  5、進口調控政策相對滯後。

  與出口相比,我國進口調控政策相對滯後,並偏重於生産型進口導向政策,進口促進政策和便利化措施較為薄弱,尚不能完全適應積極擴大進口的需要。特別是進口管理體制不夠健全,進口效率不夠高、進口商品結構不甚合理,戰略儲備性商品進口少、軟性技術進口少以及企業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仍較突出。

  優化進口結構,讓進口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我國連年貿易順差伴隨著大量的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鉅額經常項目順差轉化為大量貨幣投放壓力,也給國內通貨膨脹帶來隱患。緩解貿易順差增長過快,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進口力度,特別是加大資源性商品、高新技術産品、重大裝備和設備,以及國外先進技術的進口。二是加大國內市場適銷商品的進口。三是嚴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商品的進口。

  一、靈活運用貿易政策引導進口。要進一步出臺新的鼓勵措施,特別是對先進適用技術、設備、儀器、材料的進口,尤其是整合電路、半導體、奈米材料、航空航太設備、醫療設備、多類儀器、能源設備、資訊通訊技術産品等等,由於這些産品總體上同發達國家差距明顯,大力引進應當作為今後相當長時期的重點,大力推動進口增長。

  要加強引導重要的、技術含量高的設備進口,加快促進我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提高經濟效益, 加速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在消費品的進口方面,要擴大國內食品等農副産品等進口,緩解國內的供求矛盾,降低通脹壓力。

  要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健全重要資源的進口機制,儘快制定和實施石油、鐵礦砂、銅精礦以及糧食等重要資源的進口戰略,建立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的儲備體系,努力開闢穩定、順暢、安全的多種進口渠道。適時擴大原油進口,充實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對能源和資源類産品,要實行多元化戰略,並加強進口的協調和管理,避免能源和資源進口風險,確保能源和資源進口的安全和穩定。

  二、積極開拓高技術産品進口,增加高科技含量進口商品的比重。既要努力突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高技術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實現高技術産品進口的多樣化,適當降低這類産品的進口關稅,同時更要大力推動和鼓勵國內企業和産業的自主創新,逐步實現高技術産品的進口替代。一是要注意進口商品與出口商品在品種和特色上的互補性,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二是要增加科技含量高的進口商品比重,以充分提高我國可利用的技術存量,學習並掌握國外的先進技術。

  三、嚴密監控國際能源市場和原材料市場動向。對能源進口和原材料進口,要實行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必須穩定海外資源的供給,建立戰略性物資的儲備制度。改善進口管理的決策機制,克服世界市場高價時進口、世界市場低價時出口的“怪圈”。同時,要提高中國在關鍵産品上的定價權,加強和能源出口國、原材料出口國的合作,設法簽訂長期的供應合同,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討價還價能力,實現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四、適當控制汽車等高檔商品的進口,保護國內相關産業的發展。根據IMF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每人平均GDP僅為3678美元,在世界中的排名第100位,為同年美國每人平均GDP(46381美元)的7.9%。這一事實表明,中國現在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大量進口汽車等奢侈品不是中國的理性選擇,不符合中國現階段經濟的發展狀況,更不利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不能因為發達國家“封鎖”高科技産品出口,而單純為了“去順差”將增加的産品進口轉向奢侈品,而應該著眼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增加能夠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和有利於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商品進口。對此,我們必須保持理性。(梁達)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