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國際化應予考慮的四個命題

時間:2010-07-12 16: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大國經濟只有選擇相對富於彈性的匯率制,才能使本幣成為支點貨幣,成為國際鑄幣稅的主要分享者,其選擇的成本是維持相對獨立的匯率政策,而收益則是與其密切相關的經濟體所輸出的鑄幣稅。

  自從世界貨幣統一于貴金屬的時代終結後,人類一直困惑於世界本位貨幣問題,目前的大致格局是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國別信用貨幣代行國際貨幣的職能。而國際貨幣架構的安排,對一國金融經濟無疑有著重大的影響。日本資産泡沫危機、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在過去20年陸續登臺,使得人們對如何保衛人民幣的未來有了更多關注。

  一般而言,一國貨幣的可兌換性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經常項目下的國際收支實施自由兌換;第二階段是資本項目可兌換,迄今除了比利時等屈指可數的小型開放經濟體之外,絕大多數國家達成本幣的資本項目可兌換和政府對資本流動有少量限制並不矛盾;第三階段是政府推動本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其他國家可接受的計價、投資、結算和儲備貨幣,至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顯然是美元和歐元;第四階段是政府對並不發生跨國交易的、境內居民的本外幣自由兌換也不進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兌換階段。人民幣走完第一階段已有15年,正在努力走完以後相應的階段。考慮到日元、歐元目前的困窘局面,如何走好人民幣國際化,于國於民都有非凡意義,應當成為重要的金融國策。在此我們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應予考慮的四個命題。

  命題一:成為國際貨幣的最大收益是分享國際鑄幣稅。

  至今我們並沒有一個翔實細緻的計算國際鑄幣稅的方法,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美國之所以能長期維持貿易逆差而不予彌補的基本條件,就是美國通過美元動用了全球約2/3的凈儲蓄。全球每有重大技術創新屢屢是在美國形成産業集群,也和華爾街密不可分。可見,或明或暗的美元霸權正是由於其充當著國際貨幣,它所獲取的鑄幣稅是驚人的。

  回顧日元由於廣場協議、盧浮宮協議而大幅升值以及隨後日本本國資産泡沫的破滅,回顧歐元從歐洲匯率聯動機制EMS,現鈔問世到如今的歐債危機,至今我們仍沒有看到有什麼貨幣足以挑戰美元,也沒有看到國際金融體系有根本性的重構。挑戰美元的潛在對手是人民幣嗎?但如果中國要在軟實力、硬實力方面都能和強國抗衡,就需要強大的、至少是區域化的人民幣。

  命題二:世界貨幣的多元化和世界多極化趨勢是一致的。

  應該看到,美元在金融領域的地位,明顯地較美國實體經濟在全球産出中的份額要高得多,但世界多極化意味著金融領域可能也出現國際貨幣多極化的趨勢。即以美元、歐元、日元等為核心的區域貨幣合作,可能使得國際貨幣領域出現多種強勢貨幣對峙、博弈,同時分享國際鑄幣稅的格局。對小型開放經濟體而言,其能夠選擇的,只有盯住匯率制、美元化,成為國際鑄幣稅的主要繳納者,其選擇的成本是鑄幣稅,而收益則是相對穩定和可信的貨幣匯率;但大國經濟所能夠選擇的,只有相對富於彈性的匯率制;唯有此,才能使本幣成為支點貨幣,成為國際鑄幣稅的主要分享者,其選擇的成本是維持相對獨立的匯率政策,而收益則是與其密切相關的經濟體所輸出的鑄幣稅。或者説,某一區域內的支點貨幣將是區域內經濟大國已經國際化的貨幣,區域內小型開放經濟體受其“庇護”,匯率危機將主要是支點貨幣間為爭奪國際鑄幣稅,因弱肉強食的競爭而引發的危機。從這一點看,歐元曾經對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支配地位産生衝擊,但現在逐漸黯淡了。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