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上的“中國製造”尷尬

時間:2010-07-06 10: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再次被世界盃拋棄!”在確定中國隊徹底無緣南非世界盃後,很多球迷和媒體都這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有人説,世界盃並沒有完全拋棄中國,從比賽用球到球衣、球網、“瓦瓦祖拉”、球鞋、球襪、球場座椅,乃至球迷假發,無一不來自中國。通過中國製造的比賽用球“普天同慶”,“中國”參加了每一場比賽。而名嘴崔永元在微博裏説:世界盃上出現了大批的中國製造,就是中國製造的足球隊沒有出現……中國不能為世界盃貢獻球隊,就只能出錢(贊助商)、出力(製造喇叭)了,這也算中國為本屆世界盃做出的“貢獻”。(《齊魯晚報》7月3日)

  和上屆世界盃一樣,我們看不到中國足球隊員的身影,卻看到了無處不在的“中國製造”,這或許可以讓國人在遺憾之餘聊以自慰。但在我看來,“中國製造”只能滿足一時虛榮心,因為它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世界盃賽不只是體育比賽,更是一塊經濟大蛋糕,無論舉辦國還是贊助商都在謀求更大的經濟效益。賽場內外雖遍佈“中國製造”,但中國企業獲得的只是蠅頭小利甚至無利可獲。“瓦瓦祖拉”出廠價一般在0.6元到2.5元,而在南非可以賣到20蘭特(約合17.7元人民幣)到60蘭特(約合53.1元人民幣)不等,中國加工企業從中獲取的利潤不到5%。經濟學學者馬光遠博士説,如果再考慮到環境成本等諸多因素,“瓦瓦祖拉”是名副其實的賠本賺吆喝。

  其實,“中國製造”的悲愴色彩從上屆世界盃就已顯現。“中國製造”之所以受到國際青睞,是因為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打造出了廉價的“中國製造”。有人算過:美國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兒童玩具,商場零售標價是100美元。“中國製造”的生産成本是12美元,中國大陸生産企業的毛利潤是每件3美元,中國大陸外貿公司的毛利潤是每件7美元,中國香港貿易公司的毛利是28美元,美國公司的毛利是32美元,商場毛利是18美元。由此可見,“中國製造”已成為他國賺取豐厚利潤的漂亮外衣。

  如果“中國製造”也可算作品牌,那也是用貼牌和低廉勞動力打造的,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和競爭力。這種“中國製造”的産品越多,“中國製造”的含金量就越少。雖然中國已成為一個舉世矚目的工業生産大國,但中國還遠不是創造大國、品牌大國。由於缺乏技術等深層次競爭資源,中國製造業仍只是個“世界加工廠”,“中國製造”闖入世界盃且隨處可見又能怎樣,不過是“虛妄的狂歡”。

  馬光遠博士分析説,“‘瓦瓦祖拉’是中國製造的世界盃絕唱”。這話不好聽,但恐怕是事實,因為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製造”似乎比中國足球更加無厘頭,微不足道的利潤,莫名其妙的行銷(哈爾濱啤酒的市場在中國,卻拿不菲的資金到南非去做廣告;英利集團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卻拿出5個多億的資金砸向世界盃),即使“參加了每一場比賽”,也説明不了什麼。

  我們該反思,什麼時候才能在世界盃上有阿迪達斯、可口可樂等國外大品牌那樣的榮光和收益?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是對中國企業家乃至中國政府的一次大考驗,希望中國政府和企業家早日交上一份滿意答卷。(張魁興)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