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中國經濟已形成V形反彈格

時間:2010-06-02 10:0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希臘債務危機引爆了歐洲的“債務炸彈”,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引發了對全球經濟增長二次探底的擔憂。危如累卵的希臘是否將成雷曼第二,使危機演變為新一輪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世界經濟微弱的復蘇跡象是否會夭折?中國經濟外部需求是否會進一步萎縮?就此,本報採訪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他認為中國經濟V形反彈格局已經形成。

  歐債危機不會延緩復蘇

  問:歐洲債務危機的突襲,是否會複製次貸危機的恐怖後果,升級為第二次金融海嘯?

  李稻葵:希臘債務危機的爆發,意味著金融風險已經由私人金融部門向主權信用轉移,其表現形式是發達經濟體私人部門資産負債表的惡化,歐洲一些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下降,由此,悲觀論者認為世界經濟微弱的復蘇跡象將會夭折,並使得中國經濟外部需求進一步萎縮,V形反彈就此消失。

  但是,我認為,本次危機的殺傷力將遠不及之前,不會産生金融海嘯,由於2008年各國政府對於金融危機的本質認識不清,未能意識到資産負債表危機究竟意味著什麼,使得他們的救市措施推出行動遲緩,甚至錯過了最佳拯救時間。但是,最終他們還是徹底意識到這場危機的本質,採取了強有力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國家信用做基礎營救私人金融部門。

  正是有了之前的經驗,此次金融恐慌不足以再讓各國政府自亂陣腳。各國中央銀行已經意識到新一輪危機的本質。因此我們看到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旋即聯手推出了7500億歐元的救市計劃,這對於穩定金融市場、增強投資者信心將有著巨大的作用。

  問:歐洲債務危機是否將拖累全球經濟復蘇?

  李稻葵:這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基本上到此為止。金融市場可能有懷疑,可能有動蕩,但是這種懷疑和動蕩不可能蔓延為全球性金融恐慌,不可能影響整個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實際上,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不過是西方發達國家“小不點”,不足以撼動整個大廈。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步伐,不會因為希臘危機小插曲而有所改變。

  金融危機讓西方國家大傷元氣,未來面臨著滯脹的難題。但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都將是新興市場國家。所以,世界經濟增長的前景還是很好的。

  中國經濟存在輕微過熱

  問:市場目前對歐洲債務危機可能波及中國經濟憂心忡忡,你對當前中國經濟如何判斷?

  李稻葵:經濟轉型是根本,轉型中的痛苦正在被放大,而轉型中的機遇卻沒有得到市場的重視,我想其中蘊藏著不少機會。中國整體經濟的確存在輕微過熱,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今年GDP增長將達到10.9%。目前經濟輕微過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需旺盛推升進口大幅增長,我們預計2010年進口增速將高達43.9%;其次,企業的開工數比較充足,産能利用率比較高;第三,固定資産投資仍會高速運作;由於經濟處於上升通道,民營企業也會相應增加投資;消費信心也上漲迅速,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與尼爾森公司聯合發佈的《2010年一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表現出持續增強的態勢,並已回升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

  問: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軌跡是怎樣的?

  李稻葵:中國經濟V形反彈的格局已經形成,而支撐這一輪V形反彈的基礎,是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保持著15%以上的增長速度。固定資産投資全年維持25%左右的增速基本沒有疑問,外部需求亦不會因此次危機而明顯出現萎縮。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靠的是基礎建設投資和消費的快速上升,這與過去十年的發展模式已經有所不同,過去是依賴房地産投資。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穩定居民的收入增長預期,從而完全夯實消費需求的增長基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穩固的內需,而不是過度依賴投資需求的畸形發展。

  政策調控節奏穩健

  問:今年的前四個月的物價指數增長了2.4%,已經超過了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準,正式進入負利率時代。調整利率收回流動性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李稻葵:隨著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漲,未來通脹壓力將愈漸顯性化。防止通脹超預期上升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雖然CPI依然處於3%的下方,但是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壓力非常大,具體表現在勞動用工成本上升、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惡劣天氣條件帶來的農業生産的成本上升等三個方面。現在確實存在很大的通脹壓力,我們預計今年全年CPI將達到3.7%,未來通脹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

  存款利率調整的基本條件已經形成,而貸款利率已經基本市場化了,暫時不動影響不大。即便上調貸款利率,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也影響有限,因為他們的主要問題是得不到貸款,而不是加息太高的問題。所以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工作重點應該是想方設法能夠讓中國金融體系更好地為他們服務。中國應堅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同時繼續控制資産價格過快上漲風險,並應適當提高存款利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定通脹預期,盡最大可能維護儲戶的經濟利益。

  問:新一輪房地産調控政策實施已一月有餘,目前樓市仍處於走向未明的‘混沌期’,樓市調控措施的未來態勢如何?

  李稻葵:本輪房地産調控與以往不同,它將是我們國家第二次房地産、住房制度改革的一個起始年。

  現行的房地産的調整政策應該堅定不移繼續推進。控制房地産價格過快上漲,對於廣大城市居民,對於城市化進程,對於整個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是夯實經濟長遠發展基礎的重大戰略舉措。

  繼續控制房地産市場的投資和投機需求,還要推動地方財政改革,鼓勵地方政府以政策性住房為抵押融資,改變過分依賴賣地收入的局面。如果這一條改革到位了,不僅地方財政的基礎更為牢固,而且政策性住房的投資會蓬勃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純商業住宅房地産投資下降的真空。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