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改革:一場仍在持續的“戰爭”

時間:2010-06-01 09:48   來源:法制日報

  繼今年3月簽署醫改法案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施政以來的另一項“革新成果”即將出爐———在歷經一年多的唇槍舌戰後,美國參議院最終於5月20日以59票對39票的結果,通過了金融監管改革方案。隨後,這一法案將與去年眾議院通過的法案進行融合,並提交奧巴馬簽署生效,成為徹底推動治理華爾街投機和越軌行為的一部法律。此前輿論便認為,奧巴馬在金融領域掀起的改革是1930年代以來最全面也最深刻的,並將這場改革比作是“華盛頓與華爾街之間的一場戰爭”。目前,參眾兩院均成立了跨黨審核小組,最終法案版本有望于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提交奧巴馬總統簽署

  一場艱難的勝利

  奧巴馬上臺之後,對美國金融體系的安全性高度重視,認為華爾街貪婪而不受監管的投機行為與金融危機密切相關。去年6月,白宮即推出了金融改革方案,擬通過提升美聯儲的職能,加大對華爾街金融活動的監管。

  去年12月,眾議院以223票對202票,通過眾院版本的金融法案。該法案除將場外衍生品市場納入監管外,還提出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以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利益。至此,奧巴馬政府倡導日久的金融改革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

  但是此後,參院版本由於受到共和黨方面的極力阻撓,出臺過程顯得異常艱難。4月中旬,奧巴馬總統邀請國會領導人到白宮一聚,試圖彌合兩黨分歧推進金融立法。但磋商正待深入,就被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打斷,他指著奧巴馬的首席幕僚長伊曼紐爾説:“總統先生,如果你想要跨黨合作,就別再聽信這個人,他只會讓更多的人離開這間屋子。”

  會談最終不歡而散。麥康諾那段時間情緒憤怒,他對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在3月強行通過金融法案表示不滿,因為法案提出籌措500億美元資金幫助問題金融機構順利關閉。儘管這500億美元資金來自華爾街,但麥康諾認為這將為“政府救贖”大開方便之門。

  出人意料的還有,與之前的醫改法案表決時兩黨涇渭分明不同,在對參院金融法案進行投票表決時,民主黨“跑”了2票,但同時從共和黨方面爭取到4票,而這也最終確保該項長達1500頁的法案最後獲得通過。

  在法案通過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裏德説:“當法案成為法律的時候,華爾街上的竊喜將被驚叫聲所取代。”目前,參眾兩院均成立了跨黨審核小組,最終法案版本有望于7月4日美國國慶日前提交奧巴馬總統簽署。

  “硝煙”仍在持續

  參議院金融法案通過後,奧巴馬總統在白宮玫瑰園表示,“過去一年裏,金融界不惜耗資百萬美元,試圖通過密集遊説和宣傳來阻止金融改革。今天我們可以説,金融界的這一企圖以失敗而告終”。

  華盛頓推動的金融改革遭遇了華爾街的頑強抵抗,奧巴馬指責金融服務業試圖以“竭盡全力的戰爭”來扼殺改革,但他同時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懲罰銀行,而是要保護美國經濟和美國人民免受我們過去幾年經歷的那種動蕩之苦”。

  儘管與華爾街的較量佔了上風,但時至今日,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紛爭依舊難以平息。為緩和兩黨的尷尬,奧巴馬總統5月26日參加了共和黨參議員的一場午餐會,但“化干戈為玉帛”的初衷,卻演變成另一場口舌之戰。

  在這場80分鐘的閉門午餐會上,奧巴馬在金融改革、墨西哥灣漏油、醫療改革和邊境安全等問題上的立場,遭到共和黨的集體“炮轟”。田納西州參議員鮑勃寇爾克會後在面對媒體時指責奧巴馬言行不一,嘴上説希望兩黨合作,卻憑藉人數優勢強行推動金融改革,“在金融法案激辯之後他還有膽量來這裡,用跟共和黨參議員吃頓午飯的方式來談什麼跨黨合作,那他真是想錯了”。

  同樣來自田納西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拉馬爾亞歷山大説:“奧巴馬總統對目前參議院共和黨的情況知之甚少,我們黨內發生了什麼,我們想做什麼,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我們如何才能對民主黨政府有幫助,他都沒有渠道了解真實的情況。”

  媒體指出,缺乏直接有效的溝通是導致奧巴馬總統與參議院共和黨陣營關係僵硬的原因。譬如自2008年總統大選以來,奧巴馬與共和黨參議員巴拉索只通了三次電話。第一次雙方在手機中聊了一會,當時巴拉索正在雜貨店購物。後兩次通話都發生在5月,先是因為提名卡根為最高法院大法官,後是聯繫他是否能出席共和黨的午餐會。

  而在當天午餐會後,奧巴馬即飛往加州為民主黨參議員芭芭拉博克瑟競選連任拉票,他在募款晚會上所發的一通“無名火”也頗是耐人尋味:他痛斥共和黨人將政治得失淩駕於美國人民的利益之上,“只要有人衝我微笑,都會被共和黨指為叛徒,‘你竟然對奧巴馬笑’?”

  來自歐洲的壓力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番推動金融改革和加強金融監管,既有因金融危機促發的內部動力,也有來自外部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壓力。

  “歐洲債務危機給美國經濟帶來深重影響,一是造成股市動蕩,二是影響到美國的出口。”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問題專家達杜什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5月6日,紐約道瓊斯指數急劇下挫近千點,表明市場信心受到重大打擊,這也是美國股市歷史上“最動蕩的一天”。

  達杜什指出,歐洲債務危機對美國經濟還有著更深層的影響。一方面,由於美國的銀行體系與國際金融市場緊密相關,歐洲經濟的脆弱將導致美國銀行體系的不穩定。另一方面,歐洲債務危機已呈蔓延之勢,而且短期內無法有效緩解,這可能對整個美歐金融市場形成壓力,使得美國經濟的復蘇變得更為艱難。

  在這輪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力主推行嚴厲的金融監管措施,以打擊各種金融投機行為,但美國的步調似乎落在了後面。“參議院版本的金融法案失去民主黨陣營的2票支援,原因即是這2名參議員認為監管舉措還不夠有力”。

  5月26日和27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造訪歐洲,希望能夠協調雙方在金融監管方面的立場,但分歧依然未能消弭。其原因就是,“美國準備採取的監管舉措範圍較窄,對大型金融機構有‘網開一面’之嫌,而德國堅持以課稅等手段對所有金融交易進行監督和管理。”

  蓋特納在德國訪問期間表示:“我們達成了許多共識,只是在實施方法上稍有差異。在監管舉措取得成效之前,我們無法判斷雙方的分歧所在。”不過分析指出,在6月于加拿大召開的G20峰會上,金融監管依然會是焦點議題,與會各方難免會有一場唇槍舌戰。

  另外,有分析還認為,此前高盛曝出的“欺詐門”事件,則更加堅定了華盛頓整肅華爾街的決心,對參議院版本的金融法案的出臺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法案之漏洞猶存

  此番參院通過的金融法案,主要內容是對銀行和保險業實行更為嚴格的監管,並使銀行破産成為可能,從而避免整個金融業因此崩潰。法案還規定在美聯儲之下設置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以切實保護消費者的金融權益。保護局首腦由總統直接任命,該局有權就抵押貸款和金融産品出臺而執行新的規定。

  專家指出,此次金融改革涉及雖廣,整改力度也超過以往,但法案中仍存在不少漏洞,可能會削弱專責監管金融市場的機構的執行力和監管力。

  一方面,金融法案只將資産在100億美元以上的銀行納入監管範圍,並未真正觸及華爾街大銀行的根本利益,這是華盛頓和華爾街在博弈中的妥協。分析認為,美國的金融改革不會以其國際金融主導地位為代價。奧巴馬曾指出,此次金融改革的關鍵是“確保達成一項最終法案,在保證金融穩定的同時,保護金融産業作為國家繁榮與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與重要職能”。

  另一方面,金融法案在監管措施上也不夠嚴格,與德國剛剛推行的禁止裸空交易不同,美國的金融衍生産品交易仍有很大空間。有輿論指出,羅斯福新政時期推出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也稱《1933年銀行法》)才是金融改革的根本途徑,該法案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職能嚴格區分,從而避免投資銀行的投機行為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衝擊。不過,這一內容並沒有被納入到金融法案。

  分析認為,華爾街大銀行對美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華盛頓與華爾街之間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你死我活”的較量。奧巴馬政府為了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難以對華爾街銀行進行顛覆性的整改,因而此次的金融改革也就不能從源頭上根除下一場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改革尚需時間檢驗

  在參院版本的金融改革法案出臺後,美聯社樂觀地認為:參議院的投票結果使美國自“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監管改革近成現實,在歷經一年多的博弈後,奧巴馬政府對金融體系改革的決心迎來了最後勝利。

  然而,作為“大蕭條”以來最大膽也是最徹底的金融改革最終能否奏效,尚需時間的檢驗。分析認為,對金融制度的改革實際上是利益群體在博弈之後進行的“利益再分配”,這場充滿硝煙的戰爭也就註定只會“點到為止”。

  達杜什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奧巴馬政府的金融改革不會帶來大範圍的深刻改變。“要建立一個健康而穩定的金融體系,除了政府的金融監管舉措,銀行的自律行為也很重要。”

  可喜的是,奧巴馬政府畢竟在金融改革上邁出了關鍵一步,雖然這可能只是漫漫征程中的一步。而對華爾街來説,加強自我約束、避免重蹈覆轍或許是明智的選擇。“金融危機的教訓猶在眼前,它將使美國的銀行業保持一定的警覺。在較長的時期內,人們應該不會看到由華爾街導致的另一場金融危機。”達杜什最後對記者説。(記者 鄒強)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