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防通脹需穩定農産品價格

時間:2010-05-10 09:01   來源:中國廣播網
<P>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8時05分報道,近一段時間,由於蔬菜及部分經濟作物價格依舊延續一季度以來的漲勢,國家資訊中心日前公佈的數據,把二季度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即CPI)的預測調高至4.2%。 </P>
<P>  商務部監測顯示,“五一”期間,宴席消費增加,蔬菜需求旺盛,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上漲1.1%。此外,全國各地的菜價在“五一”後更是正在經歷新一輪上漲,部分城市蔬菜的月加權平均價格已超過3元/公斤。</P>
<P>  較半年前而言,無論是白菜、芹菜、還是番茄、黃瓜,蔬菜類品種高則漲一倍,低則也有30%、50%的漲幅。是什麼原因使蔬菜價格呈現一路上漲之勢?通脹壓力是否已到了惡性通脹的邊緣?下面我們連線中國之聲觀察員馬光遠。</P>
<P>  主持人:是什麼原因使蔬菜價格呈現一路上漲之勢?</P>
<P>  馬光遠:應該説在一季度的時候,天氣因素佔的比例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還有別的一些因素,比如説一些炒作。但是我覺得,如果把目前蔬菜價格的長期走勢,僅僅跟天氣因素掛鉤的話,可能會對未來整個農産品價格的整體走勢造成一些誤判。因為我們看到四月份以來整個蔬菜價格在整體上漲趨勢這個大的方向已經確立,而“五一”以後,整體的菜價並沒有向我們預期的那樣出現一個明顯的回落。這説明除了氣候因素以外可能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最重要的是因為成本的推動,比如説上游的價格,比如化肥、原材料包括運輸成本等等。最關鍵的因素可能不是氣候的因素,最關鍵是上游成本的推動導致目前的菜價可能會出現長期的上漲趨勢,而不是短期氣候的影響。</P>
<P>  所以如果從長期來看的話我認為菜價未來的走勢,如果説由成本來推動的話,這種走勢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對整個菜價進行分析的時候,可能氣候因素已經下降到並不像一季度那樣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是成本的推動可能在未來會佔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P>
<P>  主持人:我們的通脹壓力到底有多大?有輿論認為“內地惡性通脹或已爆發”,您怎麼看?</P>
<P>  馬光遠:我們對通脹本身的判斷,去年底到現在我們一直講通脹預期,但目前來看,由於菜價的上漲,菜價在農産品價格裏面佔的比例比較大,農産品本身又在我們整體衡量通脹的指標裏佔的比例也是相當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以前所謂的預防通脹預期可能已經變成一個現實的通脹。 </P>
<P>  四月份數據明天公佈,大家的整體預測來看,可能會在3%左右。但是我們看到,由於豬肉價格一直從去年底到現在一直是下落的通道,如果豬肉價格一旦穩定的話,由於它在CPI裏面佔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CPI裏邊的最終的數據由於豬肉價格本身沒有反應在裏邊,所以數據可能是比較偏低的。</P>
<P>  那能不能説我們目前的價格處在一個惡性的通脹呢?這個我覺得,目前來判斷的話,可能早了一點。從導致的整體因素來看,除了農産品價格可能會有長期持續的回升,下一步如果豬肉價格回到它應該回到的上升通道的話,加上國際原材料等輸入的通脹因素介入,我覺得目前來講可能還不算惡性的通脹,因為總體來看相對還是比較溫和的。但是下半年的走勢可能不容樂觀,如果豬肉價格上升的話,由於豬肉價格上升推動的通脹的週期有可能會到來。</P>
<P>  主持人:按照國際慣例,5%是嚴重通貨膨脹的預警線。預防通脹我們有哪些措施是可能有效的?</P>
<P>  馬光遠:從目前來看最重要的是穩定農産品的價格,增加農産品的供給,這可能是從源頭上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從貨幣政策來講的話,目前由於我們利率整體處於負利率的水準,而且大家目前來講對未來的通脹預期的擔憂已經轉化成對惡性通脹的擔憂,所以我覺得貨幣政策還應該加大一個力度,從流動性的回收、從流動性的控制上面,也就是從貨幣本身的供應上面還應該進一步的收緊。 </P>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