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後癥結在於體制制約

時間:2010-03-26 10: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3月25日在重慶市召開的“2010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滯後最大癥結在於體制機制制約。改革不到位、體制不完善,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以得以解決的根源。因此,要將深入推進改革,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的根本途徑。

  彭森説,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今年深化改革要突出以下四個重點:

  一是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要推進電力、天然氣、水等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制度改革,進一步理順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污染者付費制度;要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勞動報酬增長與經濟增長相協調;要協調推進城鄉改革,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

  二是更加注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從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繼續推動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政策等方面入手,著力拓展非公經濟發展的市場空間。加快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加大力度推進三網融合,深化或推進電力、鐵路、鹽業、郵政等行業改革,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激勵約束機制。

  三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加快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緊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深化文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步伐。

  四是更加注重提升開放水準。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為戰勝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有利條件。(高露)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