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平:警惕經濟增長主義的弊端

時間:2010-03-26 13:01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怎樣在學理上廓清經濟發展以及發展方式的含義,克服增長主義的種種弊端,為此本報記者求教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

  增長主義的負面影響甚多

  中國經濟時報:現在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有什麼不同?

  李義平: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發展是不同於經濟增長的。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産的産品與勞務總量的增加,一般以GDP、GNP來表示。經濟發展除了包括經濟增長的內容外,還包括經濟結構的轉變、生態環境、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以及幸福指數的變化和提升等,是高於經濟增長的。經濟學上所講的經濟發展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中國經濟時報:現實情況是,人們往往把經濟增長當成了經濟發展,並借中國正處於工業化發展中期需要大力發展生産力、大量積累財富之名,追求經濟的高增長。似乎增長本身就是發展的目的。

  李義平:如果把經濟增長本身作為目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長,那就成了“增長主義”,就會帶來很多消極後果,就會不擇手段,不斷加速,使資源、環境不堪重負,甚至會偏離經濟增長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以及提高人們群眾的幸福指數。如果認為經濟增長的目的是提升人民的福祉,那就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從經濟學發展史看,增長主義曾受到過抨擊。

  李義平:經濟學家早就質疑和批評過單純增長主義的弊端。1973年,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在他的《經濟學和公共目標》一書中指出,經濟學應當關心人、關心社會公共目標。加爾佈雷斯説,在一般官員和一般公民的思想裏,“經濟增長”成了不可動搖的目標和信念,“無論如何不應當妨礙經濟增長”成了一把保護傘,遮蓋了許許多多不好的事情和做法,對經濟增長數字的關心超過了對人本身的關心,對“物”的注意超過了對“人”的注意。英國學者理查德杜思韋特在其《增長的困惑》裏也指出,“對於促成這種增長的人來説,增長的結果對他們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增長本身。增長越快,政治家和商人就越高興。”

  一旦把增長本身作為目的,進而演化為增長主義,就會帶來很多消極後果。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