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爭端下需要冷思考

時間:2010-03-24 15: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記者 王亞光 江國成)2009年中國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後,關於人民幣匯率的唇槍舌劍即頻現報端,隨著下月美國將宣佈是否將中國界定為所謂“匯率操縱國”,關於匯率問題的爭端再次升級,專家呼籲各方在這一問題上保持冷靜。

  3月15日,130位美國國會議員聯名致信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和商務部長駱家輝,要求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並對中國“進行回擊”。

  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説,如果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認為壓人民幣升值不僅無助於解決發達國家貿易赤字問題,還會給剛剛走出衰退的世界經濟增添更大的波動壓力。

  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一直指責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進而使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造成對華貿易的鉅額逆差。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論,各方都應該保持冷靜,更多思考一些根本問題。

  左小蕾説,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了。“現在人民幣被低估的説法都是來源於很早之前有人利用模型計算得出的結果。利用模型計算出來的東西可以用來發表論文,但絕對不可以作為政策決策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把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作為最重要的依據,並以此要求人民幣升值是非常荒謬的。”

  她説,所有的模型都基於一定的理論假設,“在今天全球化過程中,全球經濟格局和中國的發展等多重因素已全面改變了國際貿易,之前的假設都已經不成立了,結論也需要重新論斷”。

  事實已經證明,人民幣升值無助解決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開始以來,人民幣幣值對美元已升值21%,但同期中國貿易順差仍在增長。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0”時説,中國主要的貿易順差是對美國的,原因在於美國對中國一個國家單獨實行了嚴格的出口限制。

  陳德銘説,美國明明有機會可以更多地向中國出口,使美國經濟更多地復蘇起來,因為出口的管制,幾百億的産品就得不到出口。“今年本來還想組織幾個大型的採購團到美國,但是,企業家們報給我的一些需要採購的東西,顯然美國到現在還不願意賣給中國。”

  左小蕾認為,中國與美國在貿易結構上是互補的,中國對美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産品,即使人民幣升值,也絕對不會改變美國的比較優勢,因而不能解決兩國之間的順差問題。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上周發佈的一項政策簡報中對主張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的論調予以駁斥,指出人民幣匯率完全受不可預測的市場的支配會導致上世紀70年代日元升值危機那樣的風險,這顯然會嚴重影響中國國內市場的穩定,從而也使地區和全球市場的穩定受到威脅。

  既然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能表明人民幣匯率被嚴重低估或匯率調整可以幫助美國降低對華貿易逆差,但是為何美國在逼迫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樂此不疲呢?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德懷特帕金斯説,美國政府已把人民幣匯率問題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他們現在的做法更多是出於政治目的”。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美國的一些議員這麼做,主要是基於競選的壓力,他們要達到的目標,倒不是希望真正能創造多少就業,而是希望在輿論上和形象上表現得很親民。”而促使人民幣升值就是奧巴馬手中的一張非常重要的牌。

  針對美國財政部下月將宣佈是否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陳德銘説:“如果(美國)財政部出於它的需要,做出違背事實的答覆,我們會拭目以待;如果這種回答後面伴隨著貿易的制裁、貿易的措施,我們不會熟視無睹;如果這個後面伴隨著國際多邊的法律體系訴訟,我們也會奉陪。”

  “美國的國會議員們應多花點時間辦點實事,解決好自己國內的事情,而不要花時間用在所謂人民幣匯率的花哨問題上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説。

  最新動態:

   美貿易專家認為中美應就匯率問題尋求調節之道: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國際貿易和金融專家傑弗裏加藤22日在《耶魯全球化》線上雜誌發表文章稱,與其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互相指責,美國與中國更應當尋求調節之道。 人民幣匯率問題烽煙再起 歐盟低調處理背後藏玄機:就在美國擺出咄咄逼人的架勢,試圖壓迫人民幣升值之際,大西洋彼岸的歐盟卻表現得相當低調。在歐盟看來,強壓人民幣絕非明智之舉,而且人民幣升值過快也未必就對歐盟有好處。 美聯儲高官:未聞企業界抱怨人民幣匯率:美聯儲芝加哥分區銀行總裁埃文斯(Charles Evans)昨日在上海表示,在與美國大型企業定期交流時,他並未聽到來自業界對於人民幣低估的不滿或是要求升值的強烈呼聲。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