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蘊含哪些重要資訊

時間:2010-01-15 13:31   來源:中國商報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1月18日起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除外。因此大型商業銀行(佔全部存款的比重超過50%)將面臨16%的存款準備金率,而規模較小的銀行將升至14%。

  而在此次上調前,人民銀行已于1月12日當日提高了1年期央票招標收益率8個基點,並且中央政府過去幾天對房地産行業等發出了一些政策收緊的信號。那麼該如何解讀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這種調整蘊含著哪些重要的經濟資訊?  

  “儘管我們曾預計央行會在2009年末或2010年初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此次上調對市場來説仍然是一個意外。”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汪濤分析,儘管金融市場可能會對中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反應強烈,但對於整體宏觀經濟而言,這並不是全面收緊貨幣政策的重要一步。全面轉變貨幣政策取向的信號早在2009年第3季度就已發出,而在12月初為2010年確定了一個低得多的信貸增長目標:18%(新增貸款7至7.5萬億)。此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以及未來任何進一步的上調都不意味著信貸增長目標會在我們已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緊。

  “我們認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確可以幫助政府實現多重一致的政策目標:它在回收過剩流動性的同時避免了對短期利率産生像發行央票那樣大的影響;它發出明確的信號表明央行降低政策寬鬆度的意圖;它在不影響對實體經濟信貸投放的情況下凍結了部分風險資産。”汪濤在談到政府上調準備金率的目的時指出,以上的第一個目標,即流動性管理,可能最為重要。

  人民銀行還沒有公佈2009年11月份的基礎貨幣及外匯儲備數據,而12月份的數據會公佈得更晚。

  “我們認為外匯的流入很有可能十分迅猛,導致了基礎貨幣供給增加。”汪濤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目前出口復蘇、人民幣升值預期上升的情況下,外匯流入的規模只會變得更大,從而迫使人民銀行加強對衝力度——換言之,為了保持現狀央行不得不採取行動。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早于市場預期,但不會是年內的最後一次。“我們預計只要外匯流入規模巨大,存款準備金率就會進一步上調。”

  下一步將會怎樣呢?隨著宏觀經濟數據越來越好、對通脹的擔憂不斷上升,瑞銀預計市場對政策緊縮的擔憂也會進一步加劇。“然而,我們認為2010年1季度不會上調基準利率,對信貸額度的控制也不會超過已知的程度。”汪濤表示,瑞銀維持2010年GDP增長9%以上的預測,並預計強勁的房地産和基礎設施投資將會支撐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長。

  “當然,由於商業銀行試圖將貸款集中于年初發放以躲避今年下半年的政策緊縮,這可能會迫使政府早于市場預期收緊政策。”但汪濤同時表示,政府最近的政策行動正是試圖避免那種情況的發生。

  瑞銀方面預計今年1季度中國經濟活動將保持強勁、企業盈利增長將超出市場預期、銀行新增貸款將達到3萬億左右,但金融市場會越來越擔憂政策會隨時更嚴厲地收緊,因此拖累股市的表現。

  相 關

  通脹“迷局”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是央行自2008年6月7日後近19個月來首次上調。對此,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表示,央行此舉是增加了金融危機後我國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並沒有改變。此外,這也是央行調整通脹預期,對資本市場發出的信號,關注資産價格過高的情況。

  有學者指出,我國宏觀經濟在快速復蘇的背後,正面臨著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的兩難,在短期菲利浦斯曲線異常跳躍的情況下,如何分析和應對好通脹“迷局”,成為當前經濟問題的核心內容。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近日表示,目前不宜過快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我們要注意,不要再出現盲目投資,不要再出現産能過剩,不要出現信貸無限制的通脹,這都是屬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厲以寧表示,當前要解決的還是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這是和信貸的膨脹結合在一起的。”他認為,真正要警惕的還不是單純的通貨膨脹,而是停滯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跟失業是並存的,根據中國的特點,比如説增長率到了6%多,在國外這是非常好的機會,但對中國來説就是滯脹的開始。假定我們增長率低到6%了,而物價還在上漲,這就是滯脹。這種情況下如果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採取緊縮手段,那只會使得問題更複雜、更難解決,因為失業是一個大問題。”

  2009年10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近期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增長,調結構與管理好通脹預期,這是2009年中央第一次提出“管理好通脹預期”,引發了社會的注意和討論;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納入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央提出管好通脹預期,不是説預期要來的通脹一定會嚴重,而是知會公眾正確對待預期通脹的來臨,部署管理層做好防控通脹的預案。

  按照我國經驗,通脹通常發生在實際經濟增長率超過潛在增長率的時候。隨著此次經濟週期在2009年第一季度觸底,第二季度開始回升,物價指數(CPI)環比上升,同比去年11月份觸底轉正,CPI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有通脹預期很自然。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市場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對於2010年來説,惡性通貨膨脹可能不太容易出現,但是物價上漲其實已經形成了。在中國,CPI超過10%對於決策者來説是難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應該是惡性通脹。但是5%以下或者左右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目前的通脹還主要是預期,會不會變成現實要看發展。總的來説,至少上半年會溫和上漲,如果控制不好,下半年會出現實質通脹,主要看經濟主管部門控制得如何。(記者 白琳 王 琰)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