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清關”20年至末路 中俄民間貿易亟待改思路

時間:2009-07-28 09:56   來源:G--廣州日報 
 

    6月30日,莫斯科東部行政區區長葉夫季赫耶夫宣佈,切爾基佐沃市場被臨時關閉。

被關閉的切爾基佐沃市場。

    中國商品今年遭遇第22次查封 中俄明日磋商華商貨物運出問題

    7月將過,莫斯科切爾基佐沃市場關閉的余波仍愈演愈烈——6萬多戶華商、15億美元的貨值,以及溫州數百家大大小小的鞋廠、襪廠和流水線的工人們;損失極大,打擊極深。據透露,多位高層領導都對事件表示關心,這也是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急率中國政府經貿代表團赴莫斯科磋商的動因。

    最新消息,7月29日莫斯科市政府商業和市場局擬與俄羅斯中國總商會及華商代表見面,就貨物運出、存放和銷售及部分人員安置等問題進行磋商。

    在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謝榕芳的記憶中,這已是中國商品在俄羅斯第22次遇到查封問題了。為什麼中國商人在俄羅斯屢屢受困?存在了二十年的“灰色清關”背後有著怎樣的黑幕?本報記者深入採訪後,結論只有一個:痛定思痛,中俄民間貿易已到了必須改變思路的時候。

    小樂剛搬家。他原來租住的地方在莫斯科ACT市場的一個倉庫旁邊,大部分租客都是在莫斯科做生意的中國人。“移民局遣返了一百多名中國人,這幾天連門都不敢出。”他説,“警察到處抓中國人,抓到就要給一萬盧布,不然就遣返,這兩天都要兩萬盧布了。”

    小樂其實持有合法的簽證,但在“阿蒙”(警察)的面前,合法的證件並不管用。

    花三十萬買攤位次日被關閉

    在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人主要來自溫州、福建、黑龍江,其中以溫州人最多,因此受打擊也最重。

    謝榕芳氣憤難平,“溫州的貨品出口到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只有在俄羅斯遇到這種問題。灰色清關是俄羅斯自身的腐敗造成的,卻讓中國商人來承擔。為什麼不對海關官員進行處理,卻讓華商成為替罪羔羊?”

    小樂工作的地方是近日成為焦點的“切爾基佐沃市場”,老闆是俄羅斯富豪伊斯梅洛夫,華商用其名字的諧音“一隻螞蟻”來做昵稱。

    現年52歲的伊斯梅洛夫有資産6億美元,在美國《福布斯》俄羅斯富豪榜中排名第61位。他最近製造的轟動新聞是花了近14億美元在土耳其建造了一家超豪華飯店,開業當天在現場狂撒“美元雨”,共計用掉6100萬美元。

    小樂是福建樂清人,在“一隻螞蟻”市場的老太陽區集結了眾多的福建商人,主要賣皮大衣。這是俄羅斯乃至東歐最大的批發市場,小樂説一年來他都沒能走個遍。與國內批發市場最大的不同是,這裡的檔口都由一個個集裝箱改裝而成,華商是最早的開拓者。“箱裏全部放貨,每天早晨,把樣品挂出去,晚上收進來,環境相當差。”

    但這個市場的輻射力可達整個東歐,“烏克蘭的客商也來進貨,平時還有一些莫斯科市民來買單件的皮衣,我們就在批發價上加上三四十美元給他。”

    7月份是皮貨的最淡季,“一般一天也就賣個十來件。最高峰的九、十月份,一天可以賣一兩百件吧。”

    市場突然關閉,更給了他們一大悶棍。“所有的貨都壓在裏面了,一開始是檢察院出面,來了個書面通知,後來又補了一個通知説是因為環境衛生問題暫時關閉90天。”

    “店舖裏的貨是小數,倉庫裏的貨也全都壓在裏面了。”據初步統計,高達21億美元的貨物被扣押。“我有個老鄉,6月28日買了一個集裝箱的終生使用費,花了三十多萬元人民幣,沒想到29日市場就關門了,錢全打了水漂,真慘啊。”

    小樂説,“我們對市場不抱希望,但想把貨拿出來賣掉,然後回來。”

    同小樂一樣,很多華商都是每家留一兩個人照看,其他人陸續啟程回國。近日,俄羅斯飛北京、上海的機票價格開始大幅上漲。

    據謝榕芳介紹,這次有一萬多個貨櫃被封,其中八九成都是溫州的鞋襪。據初步統計,21億美元貨物中有15億是浙江商人的。溫州商人上報的損失超過8億美元,浦江商人、諸暨商人、臺州商人各有超過1億美元的損失。

    這並不是第一次華商在俄羅斯遇到查封。“去年9月11日那次,僅浙江就有7000個集裝箱的貨物被查扣,當即造成溫州105家企業停産。這一次損失將更大。”

    陳亮生的公司在去年,有200萬元人民幣的貨物被查封。直到今天,他仍然沒有得到任何有關被扣物品的消息。當時俄羅斯總檢察院稱沒收了22個集裝箱的走私貨,主要是兒童商品,包括服裝和鞋子;並表示,“經過鑒定查明,這些商品都是無法使用的,而且對兒童身體健康有害”,將進行銷毀。雖然有中國政府高層出面為該批貨物説情,但商人們並沒有等來好消息。

    在查扣風波後,俄羅斯通過法律禁止外國人進行自由市場零售貿易,並有消息稱切爾基佐沃將因此關閉。隨後中國商人採取了“雇傭俄羅斯售貨員”,或“以俄羅斯人名義”租櫃檯的辦法繼續做生意。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