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形勢述評:多輪驅動 農民收入“九連快”

時間:2012-12-19 10:02   來源:人民日報

  製圖:張芳曼

  今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扶持力度繼續加大,預算達到12287億元,同比增長17.9%

  前三季度,農民收入增速比城鎮居民高2.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連續3年呈縮小態勢

  臨近歲末,儘管窗外已是銀裝素裹,滴水成冰,但盤算著今年的增收賬,山東沾化縣下洼鎮北陳村農民趙海軍的心裏還是熱乎乎的:天遂人願,又是一個好年景,家裏的各種收入加在一起,達到了近7萬元,比去年增長了30%多。

  農民的小賬本連著國家的大賬本。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達到了677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跑贏了GDP的增速,預計全年農民收入仍將延續多年較快增長的好勢頭,實現“九連快”。

  農民增收呈現多輪驅動良好格局,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重要來源和支柱

  翻看2012年農民的增收賬本,農民的收入渠道不斷拓寬,更多地分享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政策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農民增收呈現出“多輪驅動”的良好格局。

  主要農産品産量增、價格好,推動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2012年我國農業生産穩定發展,糧食實現了半個世紀以來首次“九連增”。國家又加大了農産品價格的支援保護力度,大幅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及時啟動棉花、大豆等臨時收儲,農民口袋裝進真金白銀。

  隨著農村外出勞動力規模擴大和工資水準上升,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支柱。中西部地區經濟依然保持較快發展,吸納就業能力有所增強。調查顯示,三季度末,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同比增長3.0%。農民工工資水準也繼續穩步提高,今年以來有18個省市相繼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

  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更加有力,帶來農民轉移性收入快速增長。從2004年起,中央連續9年發佈指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不斷加大用於“三農”的支出。今年中央財政預算達到12287億元,同比增長17.9%。此外,國家扶貧標準也大幅提高到2300元,新農保試點範圍不斷擴大,新農合補助標準繼續提高……這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援政策帶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增長。

  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化,促進了農民財産性收入明顯增加。前三季度,農民財産性收入增長16.3%,增幅同比提高10.1個百分點。這與農村土地流轉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特別是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密不可分。

  “九連快”為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民收入增長,看似只是農民自己的事,其實不然。“農民持續增收,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而且也為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説。

  “九連快”,連著農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近年來,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照耀農村,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醫療、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等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這讓口袋一年年鼓起來的老百姓,對於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1—11月全國家電下鄉産品銷售中,彩電、冰箱、空調、熱水器4類産品銷售額均超過200億元,農民生活消費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和享受型轉變。

  “九連快”,連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的潛在消費需求更多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今年1—11月份鄉村消費達到25026億元,增長14.4%,增速超過城鎮消費0.2個百分點。在2012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國內經濟增速下行,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農村消費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九連快”,連著城鄉關係的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農民收入增長速度要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連續三年呈縮小態勢。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認為,這表明國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切實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的政策初見成效,城鄉關係趨於逐步改善和協調。

  農民增收形勢雖好,但還遠沒到可以放鬆的時候,要加快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農民增收形勢持續向好,是否意味著可以鬆口氣了呢?“農民增收就好比爬山,在山腳緩坡處向上攀升還比較容易,可越往高處走就會越艱難。”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提醒,在推動農民增收問題上,還遠沒到可以放鬆的時候。

  經營性收入上,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已經連續多年豐收,各項生産成本不斷增加,繼續依靠增産實現增收的難度不斷變大;

  工資性收入上,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未來農民工的就業前景難以預料。此外,農民工務工就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産業為主,高端就業和創業的能力不足;

  轉移性收入上,隨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應逐步遞減,農民轉移性收入保持快速增長難度加大;

  財産性收入上,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農村産權制度改革仍顯滯後,特別是土地制度仍不完善,侵犯農民土地權益的現象還大量存在。

  此外,城鄉收入差距雖有縮小趨勢,但未來要想繼續保持這個好勢頭,就需要農民收入持續比城市居民收入有更快的增長,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推動農民收入繼續增長,應結合區域優勢確定增收重點。”張紅宇建議,沿海發達地區要更加注重挖掘財産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增長潛力。中西部地區則應更加注重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同時吸引沿海地區産業轉移,鼓勵農民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李國祥認為,未來農民增收必須建立在農村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基礎上。“要加快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既要讓更多的農民融入城鎮,鼓勵農民流轉耕地和農業生産要素,也要讓一些農民能更加便利地擴大農業生産規模,提高勞動生産率,實現增産增效增收。”(陳仁澤)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