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時間:2012-06-04 08:52   來源:新華網

  中共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中國不斷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挑戰,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而同期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速為3.9%。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從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排序,從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著這一位置。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重視産業升級和‘綠色增長’,為包括西門子在內的跨國公司帶來更多機會。”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羅旭德上世紀80年代曾在香港讀書,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變化深有感觸。

  如今西門子不僅把中國作為製造基地,而且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身兼德國亞太經濟委員會主席的羅旭德表示,德國也非常歡迎中國投資。

  “最近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速大大超出預期,為民族復興奠定堅實基礎。而且增速比較平穩,這是此前經濟週期所不具備的。”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GDP)翻一番的目標,已在2007年提前實現。

  十年前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體系、開始享受入世“紅利”的階段。

  順康服飾有限公司設計顧問部經理林景樑回首發展歷程,感慨萬千。十年前,順康是一家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企業,年銷售額剛超過百萬美元,依託入世後帶來的巨大國際市場迅猛發展。然而近幾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海外訂單嚴重萎縮,走投無路中企業痛下決心轉型,從“出口大戶”變成“內銷專家”,年銷售額攀升至近千萬美元。

  “入世提供了巨大機遇,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不少外部衝擊。但中國的宏觀調控經驗更加豐富,前瞻性、靈活性不斷增強,通過宏觀調控‘削峰墊谷’,基本熨平了大的波動。”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

  2003年,中國經濟完全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步入新一輪增長週期。此後直至2008年上半年,經濟列車不斷加速,中國採取了遏制盲目投資、清理開發區、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等一系列綜合手段,防止經濟過熱。

  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果斷實施了所有刺激計劃擴內需、保增長,經濟增速在全球率先實現了漂亮的“V”形反轉,重新回到兩位數平臺。

  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回歸常態,並把穩物價作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2012年,穩中求進成為主基調,8年來首次把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從8%左右下調至7.5%,更加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一朵奇葩,同時中國削減了大量貧困人口,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積極貢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高級政策顧問薩文説。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惠及民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指出,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經濟發展強調民生導向,政府在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加大了投入力度,公共服務得到改善。

  中國經濟發展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在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眼裏,這個中國GDP第一大省份的發展成就還有另一種表現:2007年至2011年,廣東GDP總量從3萬億元臺階邁上5萬億元臺階,而珠三角灰霾日數從全年149天減少到75天。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仍要看到,國內面臨著資源環境壓力加大、成本要素價格快速攀升、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等突出問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任重道遠。儘管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但中國每人平均GDP只位居世界第90位左右,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問題和差距,就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動力。中國經濟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降低污染和消耗,讓百姓更多分享發展成果。到2020年全面小康、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民族復興宏偉目標,需要我們不懈努力。”蔡志洲説。(記者 劉錚 韓潔 王攀)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