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目前中國不存在所謂“國進民退”問題

時間:2011-03-14 14: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網記者 楊磊攝

  中新網3月14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日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説,目前中國不存在所謂“國進民退”的問題,中國政府將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與採訪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溫家寶在回答有關“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時説,中國的方針是要實現、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同時支援、鼓勵和引導非公經濟的發展,兩個毫不動搖。

  溫家寶説,中國在2005年出臺了支援、鼓勵和引導非公經濟的36條。去年又出臺了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投資的36條。

  “應該説,這兩個36條雷聲不小。”溫家寶説,“為什麼説它雷聲不小呢?就是我們明確地提出,無論在法律層面,還是在政策層面,無論是在財稅金融政策,還是在準入政策上,我們對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都一視同仁,鼓勵相互競爭,共同發展。”

  溫家寶表示,為什麼許多非公企業還感到雨點小?甚至提出存在所謂“玻璃門”和“彈簧門”的現象,最重要的就是落實不夠。“大家如果注意這兩個文件,後一個36條其實是對第一個36條的補充,它在政策和準入的細節上都作了許多明確的規定。我們正在著手制定新36條的貫徹細則。我相信,這兩個文件將會進一步推進非公經濟的發展。”溫家寶説。

  溫家寶表示,目前不存在所謂“國進民退”的問題,同樣也不存在“民進國退”的問題。應該説,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有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所謂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全國的固定資産投資當中,民間投資已經超過50%。在工業企業當中,無論從數量、産值、資産總量還是就業人數,都超過了國有企業,這是一個事實。

  溫家寶説,國有經濟雖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國有企業在不斷深化改革,特別是通過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吸收了大量的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這樣也有利於國有經濟的發展。

  “我們一定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溫家寶強調。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