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二季度或現全年高點 持續高企改變市場判斷

時間:2011-03-14 09: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2月份我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創29個月以來新高的帶動下,該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 PI)同比漲幅達到4 .9%,與1月份持平。由於市場普遍預期2月份C PI漲幅回落,數字公佈後此前盛行的物價壓力可能已于1月份見頂的判斷被全年漲幅高點在二季度取代。

  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2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9%。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解讀稱,CPI走高的主要原因在於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影響居民價格總漲幅3.3個百分點。未來我國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主要包括國外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國內有關成本上漲以及去年翹尾因素影響三方面。

  今年以來,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強,我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持續增加。到3月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創下29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聯合國糧農組織3月3日發佈的2011年2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也創下1990年1月該項指數開始採用以來的最高水準。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的PPI同比上漲7.2%,漲幅比1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為2008年9月以來最高。同時,2月份我國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4%。

  國內企業生産成本上漲也被看做是2月份PPI高企的原因之一。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介紹,成本推動包括勞動成本和農産品價格的上升,以及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在啟動階段帶來的成本上升,是今年我國面臨的物價上漲四方面壓力之一。經濟學家厲以寧13日表示,中國企業用工成本上升無可避免。

  更關鍵的是,無論是輸入性通脹壓力還是成本上漲壓力,未來都可能持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判斷:未來國際油價可能進一步上漲,進而推高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歐洲復興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伯格洛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於全球極端天氣對世界農業國造成影響,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求失衡,再加上投機資金炒作以及國家政策等因素推波助瀾,未來國際農産品價格仍有繼續走高的可能。

  基於上述原因,市場此前預測的物價壓力可能已于1月份見頂的判斷被全年漲幅高點在二季度取代。中投證券11日發佈的報告就預測:C PI同比漲幅或將在5、6月份達到年內高點,分別為5.7%與6.1%。湘財證券11日發佈的報告也表示:C PI的關鍵轉捩點仍在二季度,因為即使接下來的3個月價格環比停滯,6月份的CPI也將達到5.6%。

  未來政策可能進一步緊縮的判斷隨之抬頭。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深層原因看之所以通脹問題一直未能有效緩解,市場流動性依然寬裕,回收流動性的力度還是較小是主要原因之一,2月份的C PI數據意味著目前各種管理通脹的政策還需要不折不扣地持續執行下去,不可鬆懈。從政策工具的運用看,未來幾個月為了化解持續的通脹壓力,預計央行將會繼續採取略偏緊的貨幣政策。

  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預計,由於通脹壓力依舊存在,政府不會很快鬆動政策,人民銀行將繼續通過多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來管理流動性,並在上半年再加息兩次,而且在三季度還可能再次加息。

  中投證券預計,兩會後加息的可能性較大,而且存在上調準備金率50個基點可能。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