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12個月來首現逆差 難改全年順差格局

時間:2011-03-11 1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海關總署10日發佈進出口數據顯示,2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007.8億美元,增長10.6%。進口與出口均增速回落,其中出口967.4億美 元 ,增 長2 .4%,遠 低 于 上 月 的37 .7%。進口1040 .4億美元,增長1 9 .4 %,也 遠 遠 低 于 上 個 月 的51.0%。當月貿易逆差73億美元。

  這也是我國外貿自2010年3月出現72億美元逆差之後,再次出現少有的月度逆差。專家均認為,2月數據受季節性等短暫因素影響較大,逆差是季節性而非趨勢性的。長期來看,全年貿易仍將是順差。隨著“擴進口”的戰略推進,全年貿易順差將會收窄。

  一般來説,受春節因素影響,貿易商往往將生産和運輸週期提前,突擊出口。因此每年1月和2月的外貿數據,都被業內認為會出現一定的“失真”,無法由此解讀全年的貿易形勢。

  澳新銀行環球市場部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對2月份貿易數據的解讀需要非常小心。2月份的進出口數據出現明顯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季節性因素和春節效應。宏源證券分析師也認為,2月份進出口回落幅度普超預期,主要受到了春節因素的衝擊,不應過多解讀。

  從海關公佈的各分項數據來看,中國的鐵礦石、大豆以及原油進口與1月份相比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從國別數據來看,中國2月份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出現同比下滑,而從各主要進口國的進口同比增速也呈現出了明顯放緩。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分析,除了春節因素之外,國際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增速有所回落、外部新興經濟市場受制于經濟緊縮預期影響等,也是造成2月進口和出口增速快速回落的原因。而貿易逆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進口同比增速回落小于出口。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除春節因素外,進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好轉對出口的傳導尚需時日,內需依然相對強勁。儘管海外需求開始呈現強勁態勢,但是歐美經濟向好可能首先體現在其經濟體內部就業改善和內部需求走旺,擴展到增加外部需求進而提高中國出口尚需時日。

  儘管在2月出現了罕見的貿易逆差,但這並不是獨有的情況。過去10年間,單月貿易逆差分別在2003年1月和3月、2004年1-4月及2010年3月短暫出現過,不過隨即就重續順差趨勢。專家均表示,2月逆差是季節性而非趨勢性的。從全年來看,仍將是順差的格局,同時順差將總體收窄。

  “考慮到韓國和臺灣近期的出口和出口訂單數據均保持得相當強勁,同時,美國方面的進口指數也保持在高位運作,出口將在3月份出現快速的反彈。”劉利剛認為。

  陸志明預計3月份貿易逆差可能有所緩解。3月份出口企業復工之後,出口規模與同比增速應有所提升。在此基礎之上,貿易逆差可能會出現好轉。但考慮到去年3月份也是逆差72億美元,歷史數據顯示2-4月份為年內貿易順差較低的時期。因此3月份可能仍會維持貿易逆差的狀態。

  “2011年全年將保持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猶存。”中金公司認為,今年外貿總的政策方針是“穩出口、擴進口、調順差”,不再單純強調擴大出口。在此政策導向下,預計隨著春節擾動的消弭、外需對出口的傳導到位、政策對內需的緊縮效應,貿易結余將回歸順差,2011年全年也將保持順差。人民幣仍將面臨升值壓力。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7日預測全年外貿形勢時表示,隨著結構調整的加快和不斷優化、自貿區戰略的推進、促進進口便利措施的實施加快,今年進口的增幅會很快,會快於出口。今年貿易順差佔G D P的比重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