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高鐵建設資金有保障 不會導致債務危機

時間:2011-01-17 0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2010年9月20日,中國第二條城際高鐵、江西省境內第一條高速鐵路——南昌至九江高速鐵路(昌九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中新社發 劉佔昆 攝

  中新網1月15日電 鐵道部于15日舉行關於春運的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鐵路春運的總體態勢和鐵路部門的準備情況。對於高鐵投入資金及收益的質疑,鐵道部總經濟師余邦利表示,中國高鐵建設的資金完全有保障,高鐵發展不會導致債務危機。

  余邦利指出,中國高鐵建設的資金完全有保障,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鐵路建設都非常支援,在鐵路投資上加大支援力度。二是鐵路內部通過挖潛提效,加強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益,來積累資金。三是資金投入的一些體制改革,加大合資建路,大量吸引社會資金投資鐵路建設。五年的時間,大概有122家的民間資本投資了68個鐵路建設項目,總投資額達到了1600億,應該説在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方面這幾年還是很有成效的。四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不斷創新融資的方式,多渠道、低成本籌資。五是通過加強資金的管理、不斷優化結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來保障。

  余邦利表示,高鐵發展不會導致債務危機。

  一是從我國鐵路整體債務水準上看,處於安全、合理、可控水準,2010年底鐵路企業資産負債率預計在56%左右。今後一段時期,經營性凈現金流完全能夠覆蓋還本付息的需求。

  二是高鐵項目在初期財務結構安排上是穩健的。其資本金的比例不低於總投資的50%,在債務期限結構上充分考慮了未來現金流的平衡,保證了項目的可持續性。

  三是高鐵具有良好的收益預期,能夠實現良性和可持續發展。從已經開通運營的高鐵來看,其運量和收入穩步快速增長。我國高鐵自2007年4月開行以來,旅客發送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日均發送22.3萬人;2008年日均發送35萬人;2009年日均發送49.2萬人;2010年日均發送達到 80.4 萬人。三年多來,我國高鐵已安全運送旅客6億多人次。2010年我國鐵路旅客發送量比高速列車開行前的2006年增長了33.4%。目前日均開行高速列車已達1200列左右,高速列車上座率仍然保持較高水準,平均達到100%以上。隨著我國高速鐵路逐步成網,旅客運輸市場的逐步培育,加之市政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高速鐵路客運量及運輸收入將繼續保持穩步快速增長的趨勢,收入穩定可靠,具有良好的收益預期。

  四是高鐵投入運營實現客貨分線,極大地釋放了既有線貨運能力,帶來的綜合效益十分明顯。僅京津、膠濟、武廣、鄭西、滬寧5條高鐵運營後每年釋放的既有線貨運能力已達到2.3億噸。今後隨著高鐵數量和高鐵列車開行對數的快速增加,客貨分線運輸的鐵路通道將越來越多,既有線釋放的貨運能力能大幅度增長,鐵路綜合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