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年信貸將呈合理均衡態勢

時間:2011-01-13 10:4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新增貸款超過預期 但仍處於比較合理水準

  央行近日發佈了2010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95萬億元,超過7.5萬億元的信貸目標。其中,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807億元,同比多增1007億元。

  7.5萬億元不是“死”目標

  對於2010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95萬億元,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總體來看,全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95萬億元雖然超過預期,但仍處於比較合理的水準。事實上,2010年初管理層制定的7.5萬億元的信貸目標並不是一個‘死’目標,這個目標允許存在有一定彈性。此前,市場普遍預計全年信貸增加在7.5萬億至8萬億元這個區間內就是較為合理水準。”

  從全年貸款結構來看,與2009年末的信貸數據相比,2010年居民戶貸款有所增加;而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相應減少了2.07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同比減少8000億元左右,票據融資規模出現大幅下降。對此,宗良表示:“全年來看,中長期貸款仍佔據不少比例,這説明2010年這一年來新建、在建項目較多,投資相對活躍。在全年信貸規模受到一定控制的情況下,不少銀行業金融機構選擇壓縮票據融資而將資金投向一些中長期項目,從而造成全年票據融資大幅下降。在全年信貸規模較2009年出現不少降幅的情況下,居民貸款還有增加,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

  基本實現了均衡投放

  從2010年12月新增貸款來看,雖然比11月有所回落,但仍處歷史較高水準,這表明建設項目和企業正常流動資金、個人貸款需求比較旺盛。同時,12月新增貸款也沒有出現此前曾令市場一度擔憂的“激增”態勢。

  “12月貸款新增規模沒有大幅攀升,説明央行持續運用公開市場凈回籠操作和近期以來數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年底銀行信貸規模的調節發揮了積極作用。”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從全年信貸投放情況來看,除了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外,其餘月份均控制在5000億至7000億元左右,基本實現了均衡投放。這是貨幣政策預見性、前瞻性調控的結果。”

  2010年以來,央行前瞻性地、靈活地調整政策重點、力度和節奏,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靈活開展了公開市場操作。自年初以來,央行共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效對衝了銀行體系部分過剩流動性。2010年下半年以來,在主要發達國家持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全球流動性過剩狀況加劇的態勢下,國際流動性持續流入國內,增加了流動性管理難度的情況下,央行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強金融宏觀調控,保障了全年信貸實現基本合理均衡。

  宗良表示:“預計2011年全年信貸將總體延續均衡合理態勢,在注重總量上‘盯住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結構,充分發揮信貸資源對經濟發展和轉型的重要作用。”

  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此外,外匯儲備再度引起人們關注。截至2010年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2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全年新增外匯儲備達4481億美元左右。有專家就此認為 ,貿易項下的資金流入一直是我國外匯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儲備的增加一方面與2010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有關,但也不排除受我國經濟率先復蘇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動影響,國際資本流入帶來外匯儲備增加。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從2010年全年情況看,外匯儲備增長規模不小,從2009年12月末外匯儲備餘額23992億美元躍升為28473億美元。在當前規模下,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嚴格風險管理和內控監督,進一步優化貨幣和資産擺布,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同時,還應繼續完善外匯管理,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與預警,防止國際資本‘大進大出’,維護國家金融穩定與安全。” (牛娟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