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稱通脹預期被強化 將防止房産價格大漲

時間:2010-05-11 10:41   來源:《揚子晚報》

  中國人民銀行10日發佈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當前一些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正在逐步顯現,強化了通脹預期。

  報告稱,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有利因素有:全球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更加鞏固,城市化和消費結構升級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加上各地發展熱情高,增長的空間依然較大。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外需還在恢復之中,國內工業産能較為充裕,有利於穩定價格。但在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鬆、經濟總體復蘇的大背景下,國際初級産品價格呈上升態勢,伴隨國內經濟持續較快回升,市場信心逐步增強,我國價格上行的壓力也在增加。同時世界經濟運作中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歐洲主權債問題凸顯,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尚不明朗,同時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平衡,財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一些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逐步顯現,強化了通脹預期。

  報告中説,我國正處於改革轉軌階段,通貨膨脹預期的形成因素較發達經濟體更為複雜也有所不同,在管理通脹預期時,既要借鑒國外經驗,也要從國情出發有針對性地加以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與公眾的溝通和引導工作,增強社會公眾對穩定價格的信心。明確宣示保持價格穩定是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標,政府通過採取必要措施能夠使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對具體可能影響價格的因素,要向公眾解釋説明。

  二是通過適當的政策操作切實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作用。

  三是針對我國食品消費比重較高,食品價格對消費價格總水準影響較大的實際,採取綜合措施增加國內農産品供給,保持國內農産品價格的基本穩定。

  四是針對我國資産市場相對不成熟以及居民對金融資産需求逐漸增加的特點,採取綜合措施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將金融杠桿率保持在一個合理審慎水準,防止房地産等資産價格過快上漲而強化一般消費價格上漲的預期。

  五是針對我國投資率較高、資源消耗比重大、上游價格易受國際初級産品變化衝擊的特點,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水、電、油、氣等資源類産品價格改革,同時建立健全對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保障機制,積極採取社會保障、財政補貼等措施,緩解改革對困難群眾實際生活水準的影響。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