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經濟數據今公佈 物價指數是否創新高受關注

時間:2010-05-11 09: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1日電(楊威) 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公佈4月主要經濟運作數據。近期全國菜價、油價、房價的連續波動,此次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的走勢受到各方密切關注。分析普遍預測,4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2.6%-3%之間,有望超過2月份的2.7%,或創出年內新高。

  菜價“高燒” CPI或創年內新高

  今年3月,我國CPI同比上漲2.4%,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但是分析認為,由於豬肉以及蔬菜價格有所反彈,再加上基期因素貢獻有所增加,4月CPI漲幅可能反彈至2.8%左右,甚至不排除上衝至3%的可能,創出年內新高。主要的判斷依據是一季度部分行業生産過熱、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的滯後影響,將導致二季度通脹壓力較大,加之食品價格回升。

  全國菜價“高燒”普漲,成為近期最牽動人心的事件。從4月末到5月初,全國各地菜價一直居高不下,多各地區菜價已經貴過了豬肉的價格。發改委經濟形勢室主任孫學工此前表示,糧價二季度穩重有升在意料之中,與豬肉和糧食價格相比,菜價上漲超預測,但其屬於短期因素,CPI更看重中長期因素,不會對CPI産生影響。

  “不應該讓農産品成為CPI的推手。”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此前認為,去年CPI有兩個推手分別是肉價和油價,而今年可能是糧價和糖價。

  中投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邢微微分析,食品價格上漲將成為CPI主要刺激因素,住房與進口原油價格上漲也會起到重要拉動作用,原油價格漲幅處於高位,可能致使非食品價格漲幅也將達到1%。食品非食品相加,預計4月份CPI將同比上漲3%,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則認為,4月份CPI漲幅小幅反彈的最主要原因在於,4月份除了豬肉價格延續跌勢外,雞蛋、蔬菜、水産品等食品價格出現回升,預計當月食品類價格將上漲5.5%,因此拉動CPI上漲2.8%。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今年控制物價上漲工作的艱巨性不能忽視,南方嚴重的旱災和北方的雪災使得今年農産品生産形勢非常不樂觀,農産品産量的下降會迅速演變為農産品價格的上升,而農産品價格又是CPI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肯定會拉動CPI快速上漲。

  除了物價,即將公佈的其他經濟指標有望保持積極平穩態勢。據媒體報道,一季度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升至三年來新高,強週期性以及高耗能行業産值增長強勁,再加上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先行指標的向好,專家預計,4月除了固定資産投資可能略有回落,出口、消費品零售、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均將保持較快增勢,不排除繼續走高的可能性。

  加息還是不加息 業內觀點分歧大

  加息理由仍不充足

  近日發佈的PMI數據和5月2日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舉措,又一度引發各界對經濟過熱的爭論。不過仍有觀點認為,由於近期物價並未出現加速上行趨勢,經濟和工業增速在二季度回落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加息理由仍不夠充足。

  5月2日,央行在4個月之內第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後,大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將達到17%。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再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收緊流動性的政策意圖明顯,央行對待加息依然較為謹慎。

  此後,5月6日央行發行3月期央票140億元,3年期央票1100億元,共計1240億元,其中3年期央票中標利率下跌兩個基點,這是該央票利率連續第二次下行。分析認為,由於3年期央票鎖定資金的能力非常強,弱化了市場對加息的預期。

  物價上漲壓力或促加息

  儘管包括房地産業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出臺,但是物價上行壓力依然存在,市場對加息的關注就不會放鬆。專家表示,以目前的市場價格走勢,加之豬肉價格反彈成為新漲價因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的工作目標很難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佈的經濟藍皮書已把2010年CPI漲幅,從去年12月預測的2.1%上調到了3.5%。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日前宣佈加息0.25%至4.5%,這是其在過去半年來的第6次加息,也是繼印度、巴西後第三家加息的新興經濟體,反映出亞太新興市場對經濟過熱風險的擔憂。至此,“金磚四國”中,除了俄羅斯在降息,各國均已加緊回收流動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空間已經很有限,澳大利亞等新興國家的加息意味著中國很快將於今年二季度加息。但受到樓市調控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成效,加息時間可能有所延後,至7月份,也即二季度宏觀經濟運作數據公佈後。

  國信證券林松立表示,上半年末,雙率齊動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方面 CPI同比增速在5月份超過3%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時從宏觀經濟的各項指標來看,宏觀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房地産,若房地産業不大幅度降溫,宏觀經濟在二季度難以回落,因此,央行動用價格工具,利用加息手段前瞻性地穩定經濟的進一步升溫的概率將大增。(財經頻道)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