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物價居高不下 消費者紛紛出國購物

時間:2012-11-15 10:28   來源:經濟日報

  在丹麥與鄰國交界的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集裝箱大貨車將成百萬罐丹麥産啤酒運出國,而出國購物的丹麥居民又將其肩扛手拉、大包小包地買回來。

  每當節假日快結束時,丹麥公路、鐵路上無不擁滿了出境購物滿載歸來的當地消費者。特別是隨著近期食品價格上漲,越來越多的丹麥居民甚至開始去鄰國購買肉魚等不易保存的生鮮食品和奶製品。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中物價最高的就是丹麥,其平均物價指數比歐盟整體平均水準高出42.2%。據估算,從丹麥境外購買食品的花費比其境內平均要少一半左右。

  有觀察家認為,稅負繁重是丹麥消費者出國購物的一大原因。比如,德國對食品徵收7%的稅,而丹麥的相關稅率為25%,這意味著在丹麥購買相同食品時支付的稅款約是德國的4倍。

  不過,很多和丹麥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處於接近壟斷的格局,則是導致丹麥物價居高不下、丹麥消費者出國購物的更重要原因。以丹麥食品零售業為例,根據斯堪的納維亞零售業研究所統計,在丹麥食品和雜貨零售業中,3家超市巨頭合計約佔丹麥零售市場的86%,其中COOP佔市場的37.4%,Danish Supermarket佔32.5%,Super Gros佔15.7%。

  應該説,目前這種壟斷局面促進了丹麥零售業市場整體的標準化,但另一方面,這又讓各個零售超市面臨無差別競爭的局面。近日發生在丹麥的一起事件就很具代表性。從今年10月開始,在丹麥使用支付卡磁條功能時要額外付費。由於丹麥發行的信用卡和借記卡均帶有晶片,付賬時要採取插卡讀取晶片資訊才能付費,而美國和亞洲國家信用卡則以磁條方式為主。丹麥零售企業規定,無論何種原因也不管消費金額多少,只要在付費時沒有使用晶片功能的插卡方式付款,而是採用劃卡即刷磁條方式付款的,一律交7.5丹麥克朗(約合8元人民幣)手續費。可以想見,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競爭市場,不同超市會採取不同的措施,但是由於丹麥零售市場具有一定壟斷性,86%的超市都同意開徵這一手續費。

  這種寡頭格局不單出現在食品超市領域,化粧品店、藥店等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零售業大多處於這種狀態,這些行業的壟斷企業可以輕易把成本壓力轉移給消費者,其巨大的市場操控能力也讓想進入丹麥市場的供貨商望而卻步。儘管在壟斷行業的間隙中也生存著一些小競爭者試圖挑戰現行格局,但是其總以失敗告終。在食品超市行業中,三巨頭瓜分了市場份額的86%,其餘14%的份額由幾家小連鎖超市佔據,其中Aldi佔3.3%。這家來自德國的挑戰者自1977年進入丹麥市場,35年來只有少數幾年是盈利的,其餘時間都在虧損,如果不是實力雄厚的德國總部不斷給予補貼,恐怕也堅持不到今天。於是,在寡頭壟斷的格局下,丹麥消費者只能出國購物。

  面對當前的這種局面,新上任的丹麥商業與增長大臣表示,政府正擬定多條措施,對遏制競爭、阻止降價的企業予以罰款甚至予以重刑。而丹麥零售企業的對策則是把連鎖店開到鄰國去,達到“丹麥産品,鄰國價格”的效果。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