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波瀾再起

時間:2010-03-16 10: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嘉賓:

  外交學院國際經濟系主任 江瑞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 沈驥如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史妍嵋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何茂春

  問: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間貿易摩擦頻現,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對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明顯增多。為什麼在各國經濟開始持續復蘇之際,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卻呈抬頭之勢呢?

  沈驥如:這次起源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本質上仍然是生産過剩。目前,歐美的失業率仍然高企,作為刺激經濟政策副作用的大量政府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企業存貨的增加和通貨膨脹的陰影,正在威脅脆弱的經濟復蘇。這表明,美歐等西方國家仍沒有解決生産過剩的問題,於是,這些國家的政府紛紛撿起過了時的貿易保護主義武器,企圖通過阻擋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入本國的方法,來為本國的企業騰出市場。

  史妍嵋:貿易摩擦在某種程度上早已成為各國尋求經濟、政治利益博弈的工具,特別是美國,每當經濟面臨危機時,貿易保護主義就成為其擺脫困局的“殺手锏”。美國近期提出了“國家出口倡議”,即把增加出口作為促進美國經濟復蘇的措施之一。而與此同時,又頻頻濫用貿易保護措施限制其他國家對美出口。

  江瑞平:危機中需要共患難,復蘇時更容易各自為陣,甚至以鄰為壑。在經濟復蘇之時,通過各種機制協調合作、共同應對衰退的需求相對減弱,有關經濟體更可能將重心放在本國市場的振興上。此外,目前全球經濟在復蘇過程中的不平衡現象依然十分嚴重,那些復蘇滯後的經濟體(如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更容易對率先復蘇的經濟體(如中國等發展中經濟體)採取貿易保護措施。

  問:世界經濟復蘇正在企穩,但基礎仍然脆弱,此時貿易保護主義的明顯抬頭,對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

  史妍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貿易已經不是閉門可營的,多節點、多鏈條的原料和加工體系使得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貨幣體系的相關性也會使得一國貿易保護主義反過來傷害自己。如果一個國家一方面要擴大自己的出口,另一方面又限制打壓其他國家的出口,只會招來其他國家的報復或者效倣,使國際貿易環境進一步惡化,並可能引起“以鄰為壑”政策在全球的盛行,最終拖慢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甚至會使世界經濟長期在低谷中徘徊。

  沈驥如:貿易保護主義的推行者企圖通過各種關稅、非關稅壁壘,濫用世貿組織的貿易救濟條款,對其他國家的商品採取“雙反措施”(反傾銷、反補貼)。這樣做的結果,必然使世界各國、各經濟體數十年來努力推動的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成果毀於一旦。因為任何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都會受到受害國的報復,引起一連串的貿易戰。其結果是使世界貿易萎縮,不但無助於各國走出衰退,反而會加重危機。上個世紀30年代的貿易保護主義就證明了這種惡果。

  何茂春:各國貿易保護政策措施的確進一步增加,這將不利於世界經濟復蘇,但樂觀地看,經濟危機加劇的可能性不大。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已經召開了富有成果的十幾次大國首腦會議,任何經濟體不敢輕易破壞貿易自由化規則而承擔道德以及法律的責任。G20、達沃斯、APEC等重要論壇上,各國都號召儘快恢復多哈談判。可以肯定,貿易自由化速度有所放慢,但沒有倒退。

  問:近期,歐盟和美國紛紛加大了貿易保護力度,我國紡織、鞋帽、鋼鐵等多種工業産品出口深受影響。為什麼針對中國的各種貿易保護措施、貿易摩擦頻頻發生呢?

  江瑞平:一是因為不少經濟體的對外貿易不平衡狀況未能根本改觀,而中國又是其外貿逆差的主要來源,導致這些經濟體為平衡對外貿易必然要對中國“開刀”。如據統計,2009年美國的外貿赤字仍然高達5009億美元,而其中對華貿易赤字達到2268億美元,所佔比重高達45.3%。另外是中國自身的外貿結構不合理,在地區、國別和産品結構上都存有明顯問題。如在貿易收支關係上,一方面是對美鉅額外貿順差,另方面有時對東亞經濟體的鉅額外貿逆差,在美國外貿逆差問題上一定程度上是代東亞經濟體“受過”。

  沈驥如: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使中國積極參與了全球分工體系。但是,美歐不願接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迅速崛起的事實,反而把全球産業結構調整的結果説成是“全球經濟的失衡”,要求人民幣迅速大幅度地升值。無視自身的經濟結構問題卻要中國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失衡買單,是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頻頻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護措施、挑起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史妍嵋:由於債臺高築,歐元區各國在近期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幾無可能,這給其領導人帶來巨大壓力。出於自身政治考量,一些人便把歐盟失業問題與中國出口掛鉤,將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揮向中國。甚至有著名的經濟學家教導美國實行強硬的保護主義。西方國家在貿易問題上頻頻向中國發難的最直接目的,是希望借此來降低中國的貿易順差,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最終把其國內矛盾和經濟問題轉嫁給中國。

  問:後危機時代,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加劇的複雜形勢,世界各國應當如何應對?

  何茂春:應當利用當前國際上有利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通過多邊和雙邊經濟外交,堅決支援和倡導自由貿易,力爭“市場經濟地位”。當貿易摩擦發生時,政府應當積極利用世界貿易規則,指導和幫助企業努力應對,堅決維護中國的貿易權利和利益。推動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在貿易摩擦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國內企業應積極調整産業結構,改善出口産品結構,發展高附加值、高收入行業,減輕和擺脫出口對於勞動密集型産品的依賴。

  沈驥如:全球各經濟體應該旗幟鮮明、言行一致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杜絕在這個問題上的雙重標準。全面、準確地實施世貿組織條款,積極推動多哈回合新一輪貿易自由化談判早日達成協定。各經濟體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應該在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相互尊重對方核心利益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深化雙方的互利合作、開拓合作新領域來加以化解。各經濟體應該在順應全球産業結構調整潮流的基礎上,對當前全球經濟結構調整中出現的新問題作出積極的應對。

  江瑞平:各國政府應繼續推行積極的經濟刺激政策,通過擴大內需來保持、穩固和強化經濟回升勢頭。尤其是在“退出戰略”選擇上,必須穩妥、謹慎,現在就全面、徹底地退出積極經濟政策為時尚早。加強在雙邊層面上的協調合作,以此為主要渠道來解決雙邊貿易中存在的失衡問題,同時要主動採取措施對本國的企業的外貿行為進行有效約束。中國應加強在區域層面上的貿易協調,進一步推進自貿區建設,擴大區內自由貿易,減少對歐美尤其是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