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貨幣政策措辭或“微調”

時間:2010-03-15 10: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進入2010年以來,美國經濟數據普遍比較積極:不僅去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環比增長5.7%之多,一直令白宮經濟官員“如鯁在喉”的失業率也繼續保持在10%以下;而持續穩定的通脹預期也部分打消了市場對短期內下行風險的擔憂。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將於17日出爐的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明,將很可能改變對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描述,放棄“更長時間”而使用“一段時間”的措辭。

  增強政策靈活性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貨幣政策聲明中開始加入“更長時間”的措辭始於2009年3月。當時,美聯儲已經連續三個月將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0至0.25%的歷史低位,而“更長時間”的措辭暗示了上述利率將在很長時間內支撐美國經濟。

  接連出爐的利好經濟數據,讓外界對美聯儲在一年之後放棄“更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的措辭産生了期待。美國媒體認為,將於本週召開的議息會議將可能棄用“更長時間”而使用“一段時間”;而措辭更改也將給美聯儲在確定加息時間的問題上以一定靈活性。

  實際上,早在2月的議息會議上,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托馬斯霍恩就表達了希望美聯儲改變未來貨幣政策用詞的意願,認為“更恰當的做法是表達以下預期,即在一段時間內保持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在較低水準,而非更長時間的極低水準。”他還認為,儘早適度上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降低長期失衡風險,穩固長期通脹預期,同時繼續向經濟復蘇提供必要支援。

  美聯儲仍處兩難境地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對美聯儲近期更改未來貨幣政策措辭的看法達成了一致,但就更改是否會發生在本週的議息會議上尚存在不小的爭議。

  美國媒體指出,議息會議聲明何時放棄“更長時間”的用詞,取決於美聯儲衡量太早調整利率和太晚調整利率預期風險的結果。一方面,如果美聯儲在收緊貨幣政策之前傳遞出縮短寬鬆政策執行時間的信號,要冒著誤判經濟復蘇、甚至政策反覆的可能性,這可能會損害美聯儲在關鍵時刻的可信性;而另一方面,如美聯儲決策者未能正確傳遞信號,這可能使得其落後於市場對經濟狀況做出反應,並使通貨膨脹在一定時間內難以控制。

  與此同時,穩定的通脹預期也給予了美聯儲推遲釋放貨幣政策收緊信號的空間。觀察人士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可能會在本次的議息會議聲明中重申:“由於巨量資源閒置不斷抑製成本壓力,且長期通脹預期穩定,一段時間內通脹或處於較低水準。”上述判斷始於該委員會2009年12月16日的聲明。在那之後,市場人士對資源閒置將令通貨膨脹處於控制中的討論的熱烈程度,蓋過了其對壓縮美聯儲龐大資産負債表的擔憂。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卜若柏表示,美聯儲放棄“更長時間”低利率政策的決定將是其貨幣政策正常化過程的又一步。他強調,這一政策進一步正常化的步驟,將確認美國的金融市場能夠自己運作,適度的經濟活動不需要相同的貨幣政策刺激措施來維持。

  儘管如此,美聯儲釋放貨幣政策收緊信號和切實加息,仍是需要截然分開的兩個環節。據美國媒體分析,目前,美聯儲可能在兩種方案中做出選擇:一是先從市場中抽回資金再實施加息,而不以加息作為緊縮貨幣政策起點;二是在切實加息前開始抽回資金,再以加息作為流動性回收的明確信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