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1日電 據香港政府網消息,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檀香山時間11月10日在檀香山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財長會議上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帶出應付交易對手風險的重要,香港已加強監管,確保金融體係穩健。
曾俊華說,香港除了準備于2013年推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資本協議3》,以及明年推行新的淡倉申報制度,也積極跟進20國集團的承諾,引進場外衍生工具市場監管制度。
他指出,國際監管機構普遍認同實施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對達致20國集團提升透明度、減低風險和加強防止市場操控等目標的重要性。在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得以實施下,任何個體于不同地方進行不同金融產品交易,其身份都能夠被識別。
支付及結算係統委員會和國際證券事務監督委員會組織認為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有助于整合儲存在交易數據儲存庫的數據。20國集團領導人上星期在康城的峰會上支持實施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的建議,並促請金融穩定委員會協調有關工作。
他說,香港充分認同引入全球性的機制識別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好處。港府正密切注視國際發展,香港金融監管機構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工作,以訂立相關標準。
他在會上亦表示,香港正就場外衍生工具市場建立一套監管架構並會設立本地的交易數據儲存庫。
除了全球性的法人識別編碼,曾俊華亦認同應就強制性結算加強國際協作,應付經由中央交易對手結算和互認的挑戰。
他說,制定和落實國際認可的中央交易對手結算框架相當重要。香港的監管機構會繼續透過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國際證券事務監督委員會組織,參與國際討論。
曾俊華亦在會上分享香港如何維持競爭力和達致可持續增長,以保持經濟活力,面對全球經濟的轉變。當中的策略包括加強與內地的經濟融合、開拓出口市場、發展多元化經濟、投資基建和裝備人才。
他表示,隨著先進經濟體的消費需求下降和全球金融危機,加劇改革和重整增長的迫切性。由于沒有區域可于短期內取代先進經濟體帶動需求的角色,重整增長是一個長遠目標,不但需要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更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議結束後,曾俊華于11月11日(檀香山時間)離開檀香山,明天(11月12日)返抵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