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産品價格上演“過山車” 治本之策是穩定供給量

時間:2012-11-06 14:08   來源:中國廣播網

  【事件】內蒙古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産基地,産量約佔全國産量的七分之一,從2009年0.5元一斤到2010年1元一斤,從2011年一斤0.3元左右到2012年0.7元左右一斤,馬鈴薯價格在4年內上演了過山車。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內蒙古馬鈴薯價4年上演過山車,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趙九驍對此進行點評。

  趙九驍:內蒙古馬鈴薯價格又出現了過山車的行情,其實正像記者分析的,這種農産品行情或者農産品價格變化,邏輯其實非常簡單,無非就是説前一年農産品的價格高了,第二年必然會增加農産品種植面積,之後就肯定會出現價格下跌,而價格的下跌之後就肯定會造成下一輪産品的上漲。這種暴跌和暴漲的症狀所以在我們看來,恐怕最核心或者治本之策是要穩定農産品的供給量。

  説到供給,首先得改變農民現在的生産方式。因為大家知道,農民現在種地可能更多的還是靠撞大運,完全是靠著經驗和想像來決定農産品種植的面積。比如説內蒙古,前年馬鈴薯漲到了每公斤2塊錢左右,農民都覺得是金蛋蛋所以都去種,去年就變成1毛錢一斤,種的少之後今年看起來又漲了,漲到6毛錢、7毛錢一斤。如果沒有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的幫助,改變農民這種所謂靠天吃飯、靠天種地的生産方式的話,農産品的穩定或者是農産品的供給不會有一個質的變化。希望更多的農民能夠加入專業的合作社,也希望咱們的地方政府能夠對於農産品的資訊和走勢有更多的安排,給農民提供更加有效的符合農民需要的資訊,這是一方面。

  其實更重要的一點,大家其實也注意到,今年的1號文件就已經提出來要把解決好農産品市場的流通體系問題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其實説到這個流通,有一個觀點我也不太贊同,我們會經常説,不管是農民還是市民,在農産品價格劇烈波動的時候,是兩頭哭中間笑,好像農産品的流通商們或者流通環節永遠是在賺錢,但是事實上要提高農産品的流通效率的話,其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現在大米、稻穀、玉米、大豆這些大宗農産品,有很多農産品的期貨市場,對於這些小宗可能發生變動的農産品是不是也可以列入到其中。再者通過一些公益性的批發市場,通過全國性的批發市場,也可以讓農産品的激烈波動有緩解,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的。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