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奶粉再蒙陰影 別讓消費信心“致癌”

時間:2012-08-06 09:53   來源:人民日報

  南山奶粉事件發生後,筆者從北京歐尚超市豐臺店、北京家樂福超市中關村店了解到,一週之內,國産奶粉銷量明顯下降,進口奶粉的銷量隨之增長約一成。北京家樂福超市中關村店一名奶粉促銷員告訴筆者:“現在家長都特注意奶粉品質,只要哪個品牌的奶粉曝出一點問題,該品牌奶粉當月銷量一定會大受影響。”

  進口奶粉量、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

  其實,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開始,國産奶粉一直面臨市場信心不足的尷尬。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一些在檢測中被證實不含三聚氰胺的國産奶粉曾一度銷量上漲。可惜好景不長,2010年發現三聚氰胺問題奶粉並未完全銷毀後,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跌到谷底。幾乎所有的國産奶粉,甚至包括在歷次監督抽查中都未曾發現有品質問題的品牌,都遭遇了銷量下滑。

  2011年8月,知名品牌聖元奶粉被誤傳可能導致嬰兒性早熟。雖然監管部門很快證實聖元奶粉激素含量沒有異常,但多數消費者仍然持“寧信其有”的態度,國産奶粉再次遭遇信任危機。

  2011年末,質檢總局在國家監督抽查中發現蒙牛一批次産品黃麴霉素M1超標。時隔半年後,又曝出南山乳業被查出同樣的致癌物,雖然都只是個別廠的個別批次産品出現問題,但在國産乳業信譽危機的大背景下,其對消費信心的影響被放大。

  “現在一家國産奶粉出問題,所有國産奶粉銷量都會下降。”北京海澱區麗家寶貝孕嬰用品店店員説,最近兩三年洋奶粉越來越好賣,而國産奶粉明顯買的人少了,現在她們店裏進口奶粉銷量已經超過80%。

  隨著國産奶粉市場信心的下滑,雖然進口奶粉也多次被曝存在品質問題,但仍頗受中國消費者青睞。2008年,中國奶粉進口量14萬噸,2010年增長至48萬噸。目前,高端市場進口奶粉份額甚至超過70%。在市場份額提升的同時,進口奶粉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企業自身要努力,但也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

  消費者對國産奶粉信心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國産奶粉接二連三地出現品質問題。

  其實,三聚氰胺事件後,監管部門和中國乳企對産品品質都非常重視。幾乎所有的乳品企業都投資升級了生産設備、提高了檢測能力,不少乳企還投鉅資加強奶源建設。2011年,質檢總局提高了乳製品生産許可條件,近半數乳企遭淘汰。

  為什麼整治力度這麼大,品質問題仍然不能根除?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雷永軍分析,禍根在奶源。“目前中國絕大多數乳企都不能實現奶源全部自給,一方面對奶源品質控制力偏弱,另一方面農民的養牛技術也有待提高。”

  “要挽回國産奶粉的消費信心,關鍵還是要提高品質管理水準,探討新的經營發展模式,實現標本兼治。”雷永軍建議,首先要探討奶源經營模式,讓奶源利益相關單位實現企業化經營管理,並和乳品生産企業加強合作;其次,要儘快探討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全産業鏈生産模式;再次,還要繼續加強檢測能力,可探討建立定期市場抽樣檢測機制,並及時公佈結果。企業自檢方面,由於乳製品生産週期較短,不可能每批次、每個指標都檢查,還需要監管部門幫助企業建立合理的檢測機制。

  雷永軍説:“國産奶粉挽回消費信心,首先自身要努力,但也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一旦品質謠言産生,即使最後得到澄清,也仍然會影響消費者對整個國産乳製品的信心。社會監督可以助推行業健康發展,但應建立在真實傳播的基礎上,否則就會起反作用。政府要嚴懲造謠者和惡性競爭者。”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