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的“身份符號”:三問魚翅消費亂象

時間:2012-08-03 09:0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年以來,魚翅消費因為環保、倫理和營養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儘管如此,魚翅仍然位列海味八珍、以數百上千元的天價成為高檔宴請的必備“曲目”。《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走訪廣州、濟南等交易市場,試圖呈現魚翅消費背後不為人知的問題。

  魚翅消費憑什麼大行其道

  魚翅本身沒什麼味道,營養也只相當於豬蹄、雞皮;吃起來更沒什麼特別的香味,和吃粉絲差不多;所謂能夠預防癌症的傳言也已經被科學界證實只是人們天真的誤讀。那麼,到底是什麼鑄就了魚翅頂級食材的地位?

  1942億元,這是2011年山東註冊星級酒店的餐飲營業額,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王興蘭告訴記者,這個數字的大頭是由魚翅、海參、燕窩、鮑魚等高檔高價食材貢獻。

  “一份100克重的幹撈魚翅,能賣到1500元。售價頂得上一車蔬菜。”王興蘭説。

  在廣州市海味乾果商會副會長伍惠漢看來,中國人食用魚翅由來已久,已經成為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雖然魚翅本身營養並不豐富,但是附加的很多高級食材調湯,抬高了魚翅的價格。而王興蘭表示,對大部分身處內陸、很少能吃到魚翅的人而言,魚翅成了身份的象徵。

  廣州市某高檔酒店副廚劉師傅向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酒店,一份魚翅湯售價368元“點的一般是老闆。”

  而在濟南經營保健品生意的劉偉元為了接待生意夥伴,商務宴請頻繁,時常出入濟南著名的高檔酒店“魚翅皇宮”。他説,一般請客“都點貴的上,有面子”。劉偉元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商務接待,從不會主動想去吃魚翅。他也知道魚翅裏重金屬含量可能超標,只能少吃,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但是通過吃魚翅才能“顯示身份“擺出譜來”。

  在很多環保人士看來,僅僅因為“面子”,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和食物鏈,讓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鯊魚因為“身份消費”而葬身,除了面子,更涉及倫理道德和生態環保這個更大的命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員介紹,目前許多國家都出臺了禁捕鯊魚或限制魚翅貿易消費的法規,在世界範圍內,對魚翅消費的限制正成為一種趨勢。

  天價魚翅是否安全

  《經濟參考報》記者探訪廣州、濟南等地了解到,魚翅的來去成了個誰也説不清的迷局:政府“不掌握”,生産廠家“諱莫如深”,經銷商“隨便説”。到最後,不管消費者信不信,只能花著天價、忍著糊塗吃下這份來歷不明的“魚翅大餐”。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魚翅是酒桌上的頂級食材,但魚翅交易之亂卻可能出乎很多食客意料之外。走私猖獗、假劣魚翅氾濫成為支撐魚翅消費市場的“根石”。

  一些餐飲業專家告訴記者,我國的魚翅捕撈量一直很少,主要從日本、東南亞等地進口。而“造假”“以次充好”成了一些不法生産加工商、經銷商、酒店解決供求矛盾的捷徑。

  《經濟參考報》記者探訪廣州、濟南多家大型海産品市場發現,那些動輒以數千元一斤出售的魚翅卻只是裝在一個簡陋的透明塑膠袋中,甚至一些數百元一斤的魚翅就直接裝在尼龍絲袋子裏。生産廠家、日期、檢驗檢疫合格標誌、進出口標誌等等資訊一概沒有。

  不少店主對記者表示,魚翅是東南亞進口的,但拿不出進出口的標誌和許可證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廣東進口魚翅的加工地主要在江門。而記者發現,江門確實有工廠在加工魚翅,但不接受記者採訪,也不透露魚翅來源。當地海關內部人士透露,多年前江門曾經有魚翅進口,但近年來已經沒有魚翅進關的相關數據,也就意味著不再有正規途徑進口入關。記者輾轉向廣東海關求證,得到的答覆是:魚翅被列在海鮮的大類下,政府沒有單獨統計,對數據不掌握。

  不僅如此,一些專家表示,魚翅本身富集汞等重金屬,可能會造成男性不育,損害腎臟和中樞神經系統;但由於總體消費量較小,食品檢測部門尚未開展對魚翅汞含量的常規檢驗,對違規超標也遑論查處。這又給魚翅消費埋下了另一個隱患。

  “魚翅熱”能否降溫

  專家表示,如果能夠首先在公務或官方宴請中實現“零魚翅”,將為剎住請客吃飯攀比風帶來很好的示範效應,但即使這一禁令正式頒布,對限制魚翅貿易的影響也很有限。

  此前不久,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對30多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要求制定禁止公務和官方宴請消費魚翅規定的建議》回復稱,將細化公務接待管理規定,3年內發文規定公務接待不得食用魚翅,以保護鯊魚物種和海洋生態平衡。

  一石激起千層浪,本就因經濟不景氣而下降的魚翅消費再度遭遇寒冬。王興蘭説,“從去年開始,山東餐飲業的魚翅消費量已開始下滑。”而伍惠漢介紹,今年以來,廣州一德路海鮮市場的魚翅交易量下滑近40%。

  “因為目前魚翅的主流消費人群是企業老闆、商業精英,多數公務消費的標準並沒有高到吃魚翅的地步,不是主流消費群體。”

  記者走訪濟南和廣州部分酒店,酒店經營人員表示,公務消費魚翅的情況目前已經很少見。但他們也表示,國家出臺這個政策也很難完全杜絕三公消費。一位酒店經理舉例,“國家也規定了政府宴請不能喝茅臺,但喝茅臺的人有幾個自己買?官員吃魚翅也可以讓老闆買單。”

  劉偉元説,現在接待‘重要生意夥伴’,魚翅還是他的首選。

  廣州市海味乾果商會副會長陳廣強告訴記者,目前全世界只有4種鯊魚禁捕,一條鯊魚只有4個魚翅,約佔整頭鯊魚5%的重量,“較小的鯊魚有100公斤的,依此計算,除了魚翅、魚皮,其餘大約90多公斤的鯊魚身子大多白白浪費了。”

  多位專家建議,“素魚翅”原料來源不明,真魚翅重金屬超標、營養價值有限,不健康的魚翅消費觀著實當休矣。 (記者 烏夢達 魏聖曜)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